序时账及其总分类帐
序时账是会计的基本记录方式。序时账也称为流水账。流水帐具有如下特点: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将序时帐分为两部分:总帐和明细帐。总帐是根据各个科目对应的金额进行归类的总账。而明细帐则是对各个交易进行具体详细的记录。
总分类帐是根据各个会计要素对应的金额进行归集整理而成的会计总表。总分类帐包括了序时帐中所有会计要素所对应的金额,归集整理后形成一张总表。由于所有会计要素都已在此表内体现,因此又叫作“余额表”、“余额总表”、“平衡表”、“往来清册”、“往来对冲表”、“往来平衡表”、“明细余额表”、“明细往来表”、“明细对冲表”等。
明细账的结构
序时账是会计记录的时间顺序,并且按类别进行分类。所有交易都按发生的顺序记录在同一个地方。因此,它具有一个时间顺序的列表,而不是像总分类帐那样分开记录交易。
会计学家和实务家们对序时账的看法并不统一,有些人将其视为无用的会计技巧,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基本的会计概念。总的来说,序时账是对发生在特定日期的所有交易进行编列、归类和汇总的过程。
传统上,序时账是以笔画的形式来表示的(尽管如今使用电子表格或数字化工具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栏都代表相应的会计要素——例如日期、金额、摘要和帐户名称——而每一行则代表相应交易或条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序时账并没有太多区别(如果有区别的话)。总分类帐是对所有发生在特定日期内、属于相同帐户的交易进行集中归类和汇总的工具。因此,序时账实际上只是将总分类帐中所使用的“帐户”这一要素替换成了“日期”。
通常情况下,使用序时账作为会计原始记录工具就够了。但是如果遇到大量不同帐户之间发生大量不同交易的情况——例如在处理银行对冲——就可能会需要使用三栏式或者四栏式序时账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明细账的基本记录
序时账是一个会计术语,指的是一种按照发生顺序记录事件的会计记录方法。相对于普通的总分类帐来说,序时账可以更加详细地记录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总分类帐是会计中一种常用的记录方法,它将所有的科目分为不同的大类,比如“应收账款”、“成本”等,然后将所有发生在这些大类下的明细都进行归纳总结。
而明细账则是将所有的会计科目都进行独立的记录。明细账包含了对所有项目的详尽分析,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企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