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张,版
第1页
《会计基础》宗教计划
(全名)
教学类
19市场等级1、2和3
教学主题
会计分录
上课时间
2
目标
通过本教学的学习,明确了科目的对应关系和对应科目的含义;能熟练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制作试算平衡表。
教学重点
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
教学困难
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表
教学方法
面授、讨论和情景演示教学法。
教与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安排(包括时间安排)
师生行为与教学方法
新课
引入
(做练习总结)
练习:信息如下:
(1)某公司2007年3月1日关于总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表所示:
帐户标题
借方
帐户标题
贷方金额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1000
250000
短期贷款
应付账款
200000
141000
应收帐款
其他应收款
原料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一万
(后部设置)
75000
450000
65000
已缴资本
600000
总数
941000
总数
941000
(2)公司3月份发生了以下经济业务:
10日,投资人B投入一台价值8万元的新设备。
12日,企业以银行存款归还欠其他单位的应付账款10万元。
(3)18日,企业收到其他单位欠款8万元,存入银行。
20日,企业向银行借了2万元短期贷款,直接归还之前欠的钱。
21日,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估价15万元,货款尚未支付。
22日,企业以银行存款归还应付账款12万元。
26日,张明出差,提前借了500元差旅费,用现金支付。
27日,车间生产的产品原材料25000元。
要求:
(1)根据数据(1),开立总分类账账户,登记期初余额;
(2)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3)过账和结账;
(4)编制本月发生额和余额的试算平衡表。
操作步骤如下:
(1)开户(丁字账)
(2)会计分录的编制
行为: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学生行为:回答问题。
行为:鼓励、肯定、纠正。
教学方法:引导法、提问法。
设计意图:强化记忆,巩固内化,温故而知新。
新课
教学
https://www.zhucesz.com/张贴、关闭和试算平衡(板)
过账:是在进行会计分录后,将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过程。
结账:在一定期间结束时,结清每个账户的当前金额和余额的过程。
试算平衡:这是检查账目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试算平衡公式
(1)会计分录的试算平衡公式。
借方账户总额=贷方账户总额
(2)发生额的试算平衡公式。
理论基础:“有贷必有贷,贷必相等”的规则
分析:
因为每一笔经济交易都会遵循规则,在借记一个或几个账户时,会贷记到另一个或几个账户,金额相同。因此,当某一会计期间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记入相关账户时,所有账户的借项总额必须等于贷项总额。
(3)平衡试算平衡公式。
理论基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分析:
期末,资产和成本账户一般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资产总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表示期末权益总额。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即资产额)应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即权益额)。https://www.zhucesz.com/试算平衡手表(董事会)
借贷法下账户之间的金额和余额之间的试算平衡关系可以用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实践中,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在所有的经济交易已经登记和核算之后,可以将当期的金额和余额输入试算平衡表,并计算期初余额、本期金额、期末余额借项和贷项的总额,以验证账户记录中的金额和余额之间是否存在平衡关系。
有三种常用的试算平衡表:
总分类账's当前金额试算平衡表;
总分类账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
总分类账's本期金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
第三个试算平衡表是前两个试算平衡表的综合。
行为:设置疑点,引入新课。
学生行为:回答。
行为:鼓励、肯定、纠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接受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为后期教学做铺垫。
引起
总结
总结复合法的概念和研究,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的知识点。
行为:讲授知识点,做PPT演示。
学生行为:听。
教学方法:讲座和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言传身教,由浅入深,激发动力。
家庭作业
装饰
问:试算平衡表和会计等式有什么联系?
教学后记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其余学生对一些概念理解不详细,要增加一些互动讨论和情景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