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昌财政厅了解到,西昌会计继续教育入口将于2022年服务四川会计。为了会计少走弯路,我为大家整理了西昌继续教育的入口和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官网入口:http://kj.scsczt.cn/
学分要求:要求90学分,60分即可参加正式考试,考试次数不限。
补课指导:支持补课教育(2013-2021),修满学分,参加考试。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中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者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参照《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从事会计工作。
(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当年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分应不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2/3。
1.公共科目。根据《关于开展2021—202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人社部的要求,三个必考题目分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策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综合分析、《民法典》解读和法律思维能力建设。在不重复上一年学习内容的原则下,会计人员自愿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学习。
2.专业科目。主要包括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体系、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管理会计和警示教育。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会计人员岗位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
(二)继续会计教育的形式。会计人员可以选择网上培训、面授培训,也可以通过通过国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加会计专业会议、参加会计专业教育(学位)、承担会计科研项目等多种方式完成继续教育。
参加线上培训的会计人员完成学习后,培训机构统一后台推送学习记录进行注册;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面授培训和进修的会计人员完成学习后,由培训单位将学习记录报送当地财政局备案;通过其他方式完成学业的会计人员,可登录四川会计服务网或四川政务服务网财务部页面进行网上报名申请。
西昌会计人员应于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并及时注册。因特殊情况当年未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尽快完成。
(1)提交申请。符合《四川省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规定条件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向财政部门申请为我省会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
1.在线教育机构。去年已在财务部名单中公布的在线教育机构,今年单位基本信息无变化,本次只需提交《2022年度四川省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基本信息表》(见附件)、课件和收费标准;单位基本信息如有变更,除上述信息外,还应提交所有变更信息。未列入财政部门上一年度公布名单的网络教育机构,应按《2022年度四川省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基本信息表》要求提交备注栏要求的表格和资料。以上完整资料请于2022年3月4日前报送财政部会计司(邮寄资料截止时间以邮戳时间为准)。
2.面授教育机构。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管理要求
(2)用人单位自行组织继续教育培训,在实施培训前5个工作日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当地财政部门报送具体教学计划,明确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形式和内容、培训教师,并附培训人员名单。继续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培训进行监督和指导。省直部门、中央在川单位、省属国有企业等部门(单位)组织省内跨区培训,按上述要求报送财政厅会计处。
(三)在肺炎防控期间,组织面授培训必须严格遵守防控管理规定。相关知识点:财务报表的会计分析是为了确认会计弹性,评价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披露的适当性,揭示企业会计制度反映其经济状况的真实程度。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为财务分析的可靠性提供保证。会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确定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所谓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因素,是由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及其确定的竞争战略决定的。例如,银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利息和信贷风险管理;制造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品创新;零售业成功的关键是库存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不好,但在关键成功因素上表现良好,说明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很快就会好转,竞争优势很快就会显现。因此,分析者在分析会计信息时,应着眼于会计信息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真实反映,评价企业在关键成功因素中的表现以及所涉及的风险,从而保证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准确估计。
第二,确定企业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由于会计政策的多样性,几乎所有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和费用都有惯例、惯例和原则可供会计师选择。例如,管理人员必须在存货计量和报告的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工厂设备的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以及投资会计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进行选择。由于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企业财务报告影响很大,这就为管理者操纵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供了机会。比较同一企业在两个时间点或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考虑数字背后的方法,只看报告数字就可能得出结论或判断。
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都有同样的灵活性。一些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受到会计准则和实务的严格限制。例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支出时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但有些研究费用对当期有影响,有些会给企业带来未来价值或收入。然而,会计准则并没有区分上述两种支出,因此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失去了灵活性。
第三,评价企业会计政策的适当性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惯例,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以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政策规范的现有模式下,一项经济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此时,企业往往通过各种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有利的经济后果。比如:改变折旧政策。企业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减少年折旧费用,可以增加当期账面利润,同时高估资产价值。降低坏账准备率。企业通过降低坏账准备率,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账面利润,夸大应收账款的可变现价值。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其管理者越有可能选择能够将当期会计利润递延到以后期间的会计政策,以减少或递延税负。为了避免和市场控制机构的关注,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平滑收益的会计政策。因此,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应评价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适当性,进而明确管理者选择会计政策的意图。
第四,对企业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评价
会计准则限制了披露的最低要求,但管理人员有更大的选择是否进行自愿披露超过最低要求。例如,对于生物工程企业来说,研发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由于我国对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没有强制性的特别规定,企业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只是和其他费用一起列在利润表中。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者无法客观有效地评价公司创新活动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因此,在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财务决策时,应注意评价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充分披露,如企业所处行业的描述;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能力的说明;描述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重点投资计划的说明;描述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对企业的影响;不符合会计基本前提的报表;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或有事项和事件的说明;披露海关关系及其交易;重要资产转让和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单独说明等。这些解释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