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五险一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借记管理费,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其他应付款的应交税费和个人所得税。
一般分两步:计提时为:借方:应付职工薪酬贷款:/库存现金、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支付时为:借方:应交税费3354、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银行存款。比如某企业员工月收入2700元,企业全额为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1-税率)=(2700-2000-25)(1-10)=75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750 10-25=50(元)。会计处理如下:企业计提应付职工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付职工薪酬33,354;应付工资2750;手头现金/银行存款2700;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50;缴税时借: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50;银行存款50;管理费是要交的。
贷款:应付职工工资
借方:应付职工。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款:银行存款
交付时间: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款:银行存款
一般分两步:计提时为:借方:应付职工薪酬贷款;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支付时,为:借方:应交税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银行存款;比如某企业员工月收入2700元,企业全额为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1-税率)=(2700-2000-25)(1-10)=75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750 10-25=50(元)。会计处理如下:企业计提应付职工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付职工薪酬33,354;应付工资2750;手头现金/银行存款2700;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50;缴税时借: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50;银行存款50。
1、计提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单位承担)。
借:管理费
生产成本
贷款:应付职工工资——养老保险
应付职工工资——医疗保险
应付职工工资——失业保险
应付职工工资——生育保险
应付职工薪酬——工伤保险
2.住房公积金的计提(单位承担部分)。
借:管理费
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
3、应计工资(应付工资总额)。
借方:成本
贷款:应付员工工资33,354。
4.发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33,354。
贷款:33,354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个人部分。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已付部分)
5.交社保。
借:应付职工——养老保险费
应付职工工资——医疗保险
应付职工工资——失业保险
应付职工工资——生育保险
应付职工薪酬——工伤保险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个人部分
贷款:银行存款
6.缴纳住房公积金。
借:应付职工——住房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
贷款:银行存款
7.缴纳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款:银行存款
1.拿一月份的工资作为社保和个税的计算基数,因为你一月份在这里发的工资也是一月份发的。社保中心也是压一个月,就是2月初交的社保计入1月。
2.社保局,会有标准,每月社保金是固定的?
社保中心每年调整一次缴费额度,一般是4月份左右,不是每个月。
3.上个月没提个税,这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会体现出来。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下列月份纳税
4.以下分录有误,社保企业负担也应放在“其他应付款”科目。
借:生产成本-工资
-社会保障
管理销售/制造费用-工资
-社会保障
贷款:应付工资-工资(含个人社保)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单位部分)
借:应付款-工资
贷款:库存现金等。(实际发布)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个人部分)
应付税款-个人所得税
借方: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障(单位部分,个人部分)
贷款:银行存款可以没问题。扣缴个人所得税时的会计分录:提取工资或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实际支付工资时,借记“应付款项——工资”,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实际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获得收入后,需要缴纳的税并不是自己申报,而是需要相应资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人。
扣缴个人所得税时的会计分录
在计提工资或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在这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确定需要纳入的科目。
实际支付工资时,借记“应付款项——工资”,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企业只是代扣代缴。
实际缴纳税款时,借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企业实际缴纳的个税本来就是个人自己的钱,不是企业需要承担的费用。也就是说,这部分成本不能计入企业的成本。
例如:
a在一家财税公司做会计,月薪10000。其中A自己的“三险一金”是1000,A可以抵扣的专项附加扣除是1000。
甲的应纳税所得额=1018823719231-1000=3000。
根据综合税率表,2022年1月适用于A的税率为3。
应纳税额=3000*3=90。
某财税公司2022年1月会计分录如下:
1、应计工资时的会计分录:
借方:管理费10000。
贷款:应付职工工资-工资10000元。
2、实际支付的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0000元。
借款:其他应付款-个人承担三险一金1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90
银行存款8910(10000-1000-90=8910)
这里的8910是2022年1月A实际能拿到的实际工资。
可以看出,1090的差额包含了要缴纳的个税和个人要承担的“三险一金”。这也是个税申报工资与实际支付工资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3.实际纳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90
贷款:银行存款90
此外,企业缴纳保险费的会计分录是:
借:其他应付款-个人承担三险一金1000元。
贷款:银行存款1000元。
当然,企业也需要一起上交自己的部分。这里是写作方面,不涉及。
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代扣代缴?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在发放工资时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在向私人支付其他费用时也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除了工资,最常见的就是劳动报酬。毕竟有时候公司需要找一些私人来做一些小流程。当然,上市公司做不到这一点,他们的项目都需要招投标。
当然,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偶然所得等收入,都需要企业在发生时代扣代缴。
综上所述,个人收入的九种收入类型中,除个人生产经营所得不需要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外,其余八种收入都需要企业代扣代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