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始计量(区分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即同一控制下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
1.同一控制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方差额,依次冲减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留存收益
贷: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1][2][3]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合并发生审计、法律、评估等中介费用)
2.非同一控制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处置损益
或股本(发行面值)+银行存款(为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佣金)+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股票公允价值-面值-发行的手续费、佣金)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合并发生审计、法律、评估等中介费用)
3.其他方式(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处置损益
或股本(发行面值)+银行存款(为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佣金)+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股票公允价值-面值-发行的手续费、佣金)
银行存款(直接相关费用,对比前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
二、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
成本法(控制的时候: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利、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1.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利润实现不做处理)(取得投资时已宣告未发放的除外)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当长投的账面价值大于享有被投资方的净资产时(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重大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或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贷: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借)/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增资+接受其他投资.)
被投资方实现利润时要考虑几点:1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调整、2顺流交易与逆流交易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存货:1.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购买日公允价值-购买日账面价值)*本期对外出售比例
2.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售价-账面价值)[4]+(售价-账面价值)*本期对外出售的比例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1.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购买日公允价值-购买日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本期折旧或摊销月份数/12
2.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售价-账面价值)[4]+(售价-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本期折旧或摊销月份数/12
未完待续————————我是你们的张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