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回答就是没作过实务的。
实际erp工作中,采购会计采购入库、发票到、付款是三个不同的业务,分别反映。
某批材料不含税300
1.预付款1/3,借:应付账款——正式(分供应商)113 贷:银行存款113
2.根据入库汇总表,不含税价,借:原材料300,贷:应付账款——暂估(分供应商)300
3.供应商开50发票,借:应付账款——暂估(分供应商)150.借:进项19.5 贷:应付账款——正式(分供应商)169.5
结果:存货按照不含税价格反映,进项与申报表相符。应付账款——正式 (分供应商)贷方余额56.5,反映已开发票欠供应商16.666货款
应付账款——暂估(分供应商) 贷方余额150,反映欠供应商的不含税金额,即未开发票数
以上
这种问题得分情况。
1,常规操作,暂估入账,次月冲回。
借,存货
贷,应付账款/银存
次月收到发票后,按暂估金额做负数。
再做一次正数。
2,老油条操作,不管不问
“发票都没收到,为什么做账,为什么要给自己凭空增加工作量?加班有收入?还是回家躺着不舒服?”
3,当然在急需成本的情况下,老油条也会暂估的
这还不简单?货是货,钱是钱,发票基本不体现。
咱就说简单点,不算税了。既然是商品,不是原材料,算是商贸公司。
到货时: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到票时: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贷:应付账款
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到货不到票,暂估要做到,
到票不到货,发票你别要,
货票全都到,应付要记好,
付款要核对,备查不能少。
这种问题如果企业采用了ERP的,根本就不是问题。
一、货到后发票未到就暂估入账
采购的货物到达企业后,首先应该是仓库管理部门的工作,就是进行验收并办理入库手续,与是否有发票没有关系。
到了月底结账前发票仍然没有到的,系统会自动做一张暂估入账的凭证。
借:存货
贷:应付账款——暂估入账
二、次月的月初自动红冲
当ERP系统本月结转完毕,系统自动就进入了次月,同时系统会自动红字冲销暂估入账。
借:存货(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入账(红字)
注意:这个红字冲销的只是会计核算系统的账务,并没有冲销“库管系统”中的库存数量,因此不会影响正常的领料出库等。
如果到了次月还是没有收到发票,系统就会自动的重复:上月末暂估入——次月初自动红字冲销。
系统会自动的暂估与红冲,不需要会计人员去做过多的干预。
三、收到发票后的处理
收到发票后,采购部门与库管部门只需要将发票与系统已经存在的入库单进行匹配即可,不需要再次办理入库。如果最终确认的采购金额(发票单价)与入库的商品单价有差异的,则需要在库管系统中进行调整。
采购部门(或财务部门)根据库管系统存在的入库单、已经收到的发票等,在ERP系统通过系统中的“入库单”下推自动生成系统中的“采购发票”,并确保与实际收到发票一致。
会计人员审核系统中“采购发票”与实际发票无误后,通过系统自动下推生成采购入库的会计分录。
借: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更多财税实务问题,请关注我的:轻松财税。
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提供过oracle业务流程方案、审计过N多公司见过N多做法的制定者和使用者,提供的答案应该最为合理。
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取决于公司、取决于公司的业务方案。
一、小企业小公司
对一个小企业小公司来讲,你不上市,没人要求你披露。我估计很多时间这些公司拟都是按照发票来做,不来发票就不做。
如果要做,简单即可。至于次月是月初一次性冲回还是发票到再冲回,都是无所谓的,没有对错。非要说哪个好,其实是票到冲回更合理。这个合理不是指流程操作而是说数据准确。月初冲回就意味着从月初到月底再次暂估或者到票到日重新入账这段时间“账实不符”。这也是很多公司采用单到冲回或单到补差的原因。
二、系统复杂的比较大的公司的其中一种
因为复杂的系统,各模块之间是不同的人在做账,所以涉及的流程和科目也会比较复杂一点。但业务实质是不会变的。
这才是正确的暂估。暂估的时候都必须保证暂估的应付账款是完整的,否则就是少计和漏记了负债,也就是说暂估的应付金额必须是含税金额。那些说不能暂估进项税的恐怕时没有理解会计准则。
至于“待认证进项税”还是直接“进项税”,根据实际情况就好。
如果想知道原理和系统方案的可以咨询。
三、普通上市公司
无论是否采用哪种做法,暂估的时候都必须保证暂估的应付账款是完整的,如果暂估的应付账款差异金额重大,审计的估计也会调整。也就是这一步,必须做:
其他的根据自己公司的流程方案就行。
~~~~补充术语~~~
不含税暂估指的是存货的不含税,并不是说应付的不含税。比如你合同上说采购货款是100万,要求十日内开具发票结算;你觉得在没开发票之前你就欠人家90万?预计90万的负债?抛开准则,自己想想实际逻辑就不对。
~~~再补充一下~~~~
暂估进项税并不是让你做“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税永远是法定的,不会让你提前预计抵扣。
所以,我一觉得,大部分人并没有理解会计准则,也把税务和会计准则一直混在一起了。
再强调一次:以不含税金额暂估应付账款就是的。
其后不再解释或说明。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更多实务、会计漫画会计理论请关注“阿方的实务专栏” 1、资信报告已付款,当月未收到发票,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或者其他应收款
贷:银行存款
2、6月收到发票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预付账款
或者其他应收款
3、已付款,且收到发票,但未抵扣,会计分录如下纯首:
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
待摊费用-暂估税金
贷:银行存款
次月初:红字冲回.认证时常分录.
增值税中列计进项税额的发票叫做进项发票.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条例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计算公式: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扩展资料:
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预付账款”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供货单位预付的款项。“预付账款”账户下应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拿拆算。预付账款情况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的借方。
在预付货款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做敏数“应付账款”科目核算预付账款业务。企业在预付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收到采购的商品后再予冲销。但是,在这种处理方法下,“应付账款”的某些明细账户可能会出现借方余额。在期末,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资产项目,而各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列为负债。
预付账款业务较多的企业,需要为每一个客户设置明细账,列明预付日期、采购商品的规格及数量、预付金额、到货日期及注销日期等。
企业的预付账款不得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预付账款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经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参考资料:预付账款-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