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法是什么?
借贷法是以“借”和“贷”为符号的复合法。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采用借款法。例如,甲公司偿还乙银行短期借款50万元,会计采用借贷法记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50万。
贷款:银行存款50万。
那为什么要借短期贷款,借银行存款呢?而不是借银行存款,借短期贷款?
别急,我们一步步来了解。
1.贷款方式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法下,账户左边叫借方,右边叫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记录的增减方向相反,即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哪一方的注册增加,哪一方的注册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账户记录的经济性质。
2.如何判断放贷方向?
对于一个会计主体,总资本占用=总资本。
资产负债表左侧表示资产,表示资金占用。比如拥有价值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就意味着这台机器设备占用了500万元的资金。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示资金。比如银行贷款100万,意味着银行有100万资金;实收资本400万,也就是说400万资金来自投资人。
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固定资产(500万)=长期借款(100万)和所有者权益(400万)
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收入、成本和费用。
成本费用会消耗资金,这是资金占用,收入会产生资金,这是资本。
所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到
资产成本=负债的所有者权益收入
通常,资产、成本和费用账户的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账户的增加记为“贷方”,减少记为“借方”。
或者你可以简单地记住,资本占用的增加被借记,资本的增加被贷记。
如果在写分录的过程中还是无法判断,也可以用一个比较笨的方法,就是记忆加类比,我刚开始学会计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那就是记住几个基本的商业和会计分录:
举个例子,记得A公司用银行存款1000元购买办公用品的一个业务。
借方:管理费1000。
贷款:银行存款1000元。
然后我在做题的时候,会套用这个业务和分录,比如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朋友们可以记住几个这样的通用词条,做题时可以类比应用。
慢慢的,写的多了,成熟了,对会计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借贷自然就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