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会计发展历程表(中国会计发展史:建国以来的演变)
中国会计发展历程表: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化的进程
开篇
会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建国后,中国会计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将从建国后的各个阶段,介绍中国会计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1949-1952)
建国初期,中国的会计工作还处于萌芽阶段。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会计工作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掌握国家财政状况,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会计工作开始逐渐规范化。1953年,国务院财政部发布了《国家会计制度》,这是中国会计制度的第一个统一规范文件。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掌握国家经济运行情况,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1957-1961)
在大跃进时期,会计工作开始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会计工作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掌握国家经济运行情况,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会计工作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会计人员被打成“资产阶级”,会计制度被废除。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几乎停滞不前。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会计工作开始逐渐恢复。1978年,国务院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个统一规范文件。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第六阶段:市场经济时期(1993-2001)
在市场经济时期,中国会计工作开始面临新的挑战。1993年,国务院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这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个统一规范文件。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市场经济建设。
第七阶段:加入WTO后(2002-2012)
加入WTO后,中国会计工作开始逐渐国际化。2006年,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会计准则》,这是中国会计准则的第一个统一规范文件。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第八阶段:现代化时期(2013-至今)
现代化时期,中国会计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国务院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13年修订)》,这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最新版本。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结尾
中国会计发展历程表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现代化,中国会计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未来,中国会计工作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 5分钟前学员提问:学会计的基本条件和学历要求?
- 8分钟前学员提问:会计培训班要多少钱一般要学多久
- 9分钟前学员提问:会计实操培训班大概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