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一次交易下形成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1.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财务报表中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购买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应收股息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依次冲销借款差额 )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Undistributed利润
贷款:银行存款/相关资产/相关负债/固定资产清算等。(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贷款差额)
2.合并方以发行股权债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财务报表中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购买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应收股息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依次冲销借款差额 )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Undistributed利润
贷款: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款差额)
(二)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认原则1。内生(子公司在最终控制方的企业集团内成立)
(1)母公司(当建立新的子公司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款:银行存款
(2)子公司(母公司原子公司购买新成立子公司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合并后的账面所有者权益)x被合并方的持股比例)
贷款:银行存款
2.外包(子公司由最终控制方的外部控股合并而成)(1)母公司(外包集团外部公司股权)借款:长期股权投资。
贷款:银行存款
商誉=企业合并成本-购买日享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2)子公司
(1)在合并日购买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最终控制人合并财务报表中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被合并方的净资产按照合并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连续计算)x购买日最终控制人购买被合并方时被合并方的持股比例和归属于最终控制人的商誉)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依次冲销借款差额 )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Undistributed利润
贷款: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贷款差额)
子公司自购买日起持续计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购买日本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或净亏损)-子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他权益变动(注:提取盈余公积不影响)。
(三)通过多次交换交易,逐步实现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购买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依次冲销借款差额 )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Undistributed利润
贷款: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资产(首次购买时的原始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算/无形资产/股本等。(当前付款金额,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贷款差额)
(四)非同一控制下交换交易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1。考虑到存货。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含税)
应收股息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付税款-增值税pa
应收股息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款:固定资产清算(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3.以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资产(其他债券投资)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息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贷款:交易资产/其他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其他公司的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同时:(或反过来)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款:投资收益
4.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息
贷款: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余额,或借方)
利润分配-Undistributed利润(差额或借方)
借款:其他综合收益(可贷)
贷款: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Undistributed利润
5.以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合并对价。
(1)成本模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息
贷款:其他业务收入
借款:其他业务成本(向后挤压)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款:投资性房地产
(2)公允价值模式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应收股息
贷款:其他也是收入。
借方:其他业务费用。
贷款: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可贷款)
同时:
借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贷)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