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讨论的“出售或处置”只是出售给合并范围之外的其他公司。
背景:
A公司是集团的母公司,也编制合并报表。2020年7月1日,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买B公司80股。此时B公司公允净资产为1000万元,合并层面产生商誉200万元。
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B公司的公允净利润为100万元,其他权益无变动;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B公司公允净利润200万元,无其他权益变动;
2021年6月30日,以1500万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B公司80股股份。
搬运:
母公司的个别报表:
借方:银行1500万元。
贷款:长期股权投资1000万元。
贷款:投资收益500万元。
在合并报告中:
未处置和处置的比较分录如下
1)首先,成本法转权益法中,由于个别报表中没有长期投资,所以改用“投资收益”科目。为什么要用投资收益来代替?主要是利用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来调整个别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
500万元的投资收益已经在母公司的个别报表中确认,但B公司自购买日起持续计算的净资产已经是1000100200=1300万元,1300万元*80=1040,再加上200万元的商誉,只有1500万-1040-200=260万元可以在合并报表中确认。
因此,在“处置”方的分录中,总投资收益将为240万元(第一分录的贷款投资收益为160万元,第三分录的总投资收益为0)。
2)抵销长期股权投资。由于B公司已被处置,长期投资与所有者权益之间不存在抵销。
3)盈亏相抵。其实我更愿意把这一步叫做“子公司损益结转”。为什么叫这个?稍后我会写一篇文章。
分录基本与左图相似,只是需要将贷方“年末未分配利润”替换为“可供投资者使用的利润——其他”。这是因为在合并报表中,B公司当期的利润表会列示在合并报表中,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总额会反映在合并利润表中,形成年末未分配利润。但由于B公司已经处置,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没有B公司的年末未分配利润,所以报表会出现不平。因此,年末未分配利润将在B公司利润表(反映利润分配的半年报表或权益变动表)的“可供投资者使用的利润-其他”中以负数填列,使报表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