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亨利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会计科目的“丁字账”。
这个知识点既是基础,也是重点。对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后期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都是有用的。
还有,了解会计科目“丁字账”的相关知识,对于编辑会计分录和结转会计处理非常有帮助。趁还来得及,马上进入今天的学习。
会计科目照例我们先来看看会计科目的定义:
联系上一节,会计科目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非常相似。
根据“会计经济”的分类,会计账户可分为六大类: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普通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成本账户和损益账户。
会计科目可以用“丁字账”来反映内部关系。
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和控制关系”的分类,会计科目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借贷法》提到会计账目,就不得不提《借贷法》。又称“双法”。
在《借贷法》中,有很多同学会纠结于“借”或“贷”的含义。接下来,亨利先生想告诉学生们,这里的“借”和“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们只是符号。
如图所示:
“T型账户”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两者的关系是“取舍”。即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换句话说,你怎么知道会计账目的哪一边代表增加,哪一边代表减少?账户结构是怎样的?
其实可以联系一下之前学过的“会计六要素”和“会计方程式”。把三者联系在一起,记住,理解。会计扩展方程式:资产成本=债务所有者权益收入
重点说明:公式中的“资产”对应“资产类”科目;
“负债”对应“负债”会计科目;
“所有者权益”对应“所有者权益”科目;
(4)“费用”和“收入”对应“损益”会计科目。
这里补充一点,当“成本”会计科目这样记忆时,可以看起来像“费用”会计科目。
等式左边是“资产类”、“费用类”、“成本类”性质的账户,它们的账户结构都是“借增贷减”。如果借方代表增加,贷方代表减少。
其中,一般借记“资产类”和“成本类”会计科目的余额。因为有的账户可能没有余额,有的是“备抵”账户,性质正好相反。余额在贷方。如“坏账准备”。
费用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因为期末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
等式右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性质的账户,其账户结构都是“借减少,贷增加”。如果借方代表减少,贷方代表增加。
其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科目的余额一般在贷方。因为有些账户可能没有余额。
“收益类”会计科目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因为期末也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中。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有贷必有贷,贷必对等”,这是《借贷法》的规则。
今天到此为止。关注亨利老师,不要迷失在备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