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建立普遍退税制度的国家,基本没有单独的出口退税,出口企业免征出口税,其进项税由退税制度解决。
近两年,我国逐步建立了留成退税制度,但仍与出口退税分开。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离开了退税,我感觉在未来,也许,出口退税会成为历史。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出口是三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我们应该扩大出口,赚取外汇,促进"双循环"经济。
所以国家为了鼓励出口,降低出口企业整体税负,允许出口商品免税进入市场,产量为零。输入呢?投入的是之前企业垫付的资金,这部分实际上会形成留存。
2019年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剩余抵税额结转下期的制度,但对于出口业务,采取退税方式全额抵扣出口商已缴纳的进项税额。说白了就是把剩下的部分还给企业。让出口业务真正做到全程无增值税。
小谈提醒:《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纳税人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零税率不同于免税,往往是指免税的某个环节;零税率是指整体税负为零,也就是说出口环节免税,退还之前纳税环节缴纳的税款。这就是所谓的“出口退税”。反正什么样的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目前,概括起来有两种,即已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自行或代理出口货物的对外贸易企业和未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并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
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享受的福利不同。
外贸企业实行不退、不退产出、不退投入的政策。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政策,产量免税,相应的投入先从内销中扣除,剩余部分再退还。
因为外贸企业比较简单,只有出口免税和进项退税,所以本文不赘述。今天,我们来谈谈生产企业的免税和退税问题。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下它的思路和步骤,让大家对出口退税有所了解,而不是陌生。
如果退税率与税率一致,生产企业只会免于退税,但现实情况是退税率会小于税率,这涉及到四个步骤。
免征——意味着出口货物不征收销项税。
打勾——是将进项税额转出,将退税率低于税率时需要剔除的增值税转入出口成本的过程。(退税率差异)
内销应纳税额由出口应纳税额抵扣,使企业内销少缴税,获得出口退税的好处。
退税——自然意味着进项津贴是为了退税。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解释一下,简单写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1.免税
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增值税。由于免税,没有应纳税额——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免税的货物,按照规定的税率征收销项税。会计处理如下:
借方:应收外汇账款(或应收账款)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2.代扣税金
就是把进项税额转移的过程,把退税率低于税率时需要消除的增值税转移到出口的成本上。有些朋友在这里会有疑问,为什么需要在这里调出输入?这是因为退税率低于税率。我们国家认为退税率的差异也要征收销项税,但是输出环节是免税的,你只能把进项税转出。
计算不可退还的进项税,即免税和抵扣。=净出口额出口税率差额
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13,退税率为6。2020年8月,出口商品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企业当期不能减免的税额是多少?
“免抵退”税不得减免=离岸价(税率-退税率)=200(13-6)=14(万元)
3.税收抵免——税收抵免反映在应纳税额的计算中。
本期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得减免税额)-上期免税额。
=国内销售应纳税额-上期出口退税应纳税额
注:内销销项税额-内销进项税额=内销应纳税额;
出口减免税的进项税额=出口退税
第一种情况: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不退税,因为期末没有免税额),会计处理如下:
借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第二种情况: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
4.退税
含义:当生产企业当月出口的自产货物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只有退还期末剩余的税额,才会发生退税。
步骤:
(1)计算免税和退税金额;
(2)比较确定退税金额;
(3)退税的会计处理。
(1)计算免税和退税金额
(1)免退税额=净出口金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退税额是最大退税额,不是真正退还给企业的税款。
(3)在会计处理中的作用
根据免退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比较确定退税金额。
将最终免税额与当前免税额和退税额进行比较,取较小者予以退还。
2退税的前提:当期期末有免税额。
(3)退税的会计处理。
读到这里的朋友有没有一点点明白?如果没有,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谈罐头厂是一家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税率为13,退税税率为10。2021年1月,相关业务为:采购一批原材料,允许扣除外购货物进项税额26万元。上个月底缴税4万。这个月国内商品不含税销售额100万,银行存款113万。这个月出口商品的销售额相当于200万元。计算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
借方: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国内产品出口抵扣应交税金)9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0
注:期末剩余税额=4 26-6(不含征退税差额)-13(内销)=11。
免退税额=净出口金额出口货物退税率=20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