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设备的维修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不计入制造费用。
理由:生产车间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是因为修理费用要费用化;如果制造费用包含在原始系统中,则将其包含在存货中并输入资本化。新准则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明确指出,与专门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费用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是生产车间机器和材料的消耗,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没有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高级维修技师或具有维修资质的单位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称为维修费用。
1.一般小修都包含在管理费用里。公司的维护费用取决于具体的维护项目:
生产车间应记为制造费用,办公室应记为管理费用,食堂和职工宿舍的维护费用应记为福利费。
2.固定资产大修理是指公司固定资产的部分更新,如房屋、建筑物的翻新。其特点是:修理范围大,间隔时间长,修理次数少,一次修理费用大。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一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大修理完成后再转入相关科目。由于大修理支出的不平衡,为了平衡成本负担,公司可以采用摊销或预提的方法。会计分录如下:
(1)支付大修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相关科目
(2)大修理完成后,修理费用分期摊销,费用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
借:预付费用
贷款:在建工程。
如果费用分摊期超过一年: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款: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小额零星维修费用,可列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科目核算。金额较大的大修理费用需要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费用可以调整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如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专门销售机构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费用,如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扩展数据: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为了增加利润,降低成本,把中小修纳入大修理,为了减少利润,增加成本,把大修理纳入小修理。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大修支出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划分不准。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通过“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通过‘固定资产’账户核算,有的企业为了使固定资产在账外核算,故意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记入‘递延资产’账户。
3、企业大修理支出预提,待使用。企业一方面预付大修理费用,另一方面在发生大修理时,又重新计入成本或记入‘递延资产’,导致重复支出,造成虚增利润,偷税漏税。
4.随意摊销大修费用。为了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企业的大修费用不是按规定定期平均摊销,而是在年内随意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