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资产的会计分录主要涉及两种情况,即商业汇票贴现、贴现、再贴现的款项,贴现到期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如何对贴现资产进行会计分录
(资料图)
商业票据贴现、再贴现、再贴现的相关分录如下:
借:贴现资产——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
贷款:吸收存款——贴现申请人账户。
贴现资产的利息调整——
借方: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款:利息收入
折扣到期时要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方:存入——付款人账户(或从中央银行存款)
贷款:贴现资产——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
借方:贴现资产利息调整——(或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
贷款:利息收入
贴现资产占什么
贴现资产核算企业(银行)在商业汇票贴现和贴现业务中筹集的资金。企业(银行)买入的即期外币票据也通过本科目核算,可按贴现类别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商业银行通过“贴现资产”科目核算商业票据的贴现、再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资产的借方余额反映了什么?
会计实务中的贴现资产是指“贴现资产”账户,属于资产类。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办理贴现、现金贴现等业务取得的资金。
票据贴现业务
票据贴现是指票据的收款人或持票人为了在票据到期前获得资金,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目前商业银行贴现票据主要是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商业汇票可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所有商业汇票均登记在册,允许回拨,最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严格来说,票据贴现业务是贷款的一种,但贴现与一般贷款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银行的资产业务,都是借款人的融资方式,银行都要收利息。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标的不一样。贴现贷款以持有人(债权人)为借贷对象,普通贷款以借款人(债务人)为借贷对象。
2.反映的信用关系不一样。贴现贷款反映的是银行与持有人、出票人、承兑人、支持人之间的信用关系,普通贷款反映的是银行与借款人、担保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3.利息计算的时间不同。贴现贷款在放款时收取利息,普通贷款在到期时(或定期)收取利息。
4.贷款期限不一样。贴现贷款通常是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短期贷款;一般贷款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5.资金的流动性不一样。贴息贷款可以通过再贴现、现金转移等方式提前回收资金,一般贷款只能在到期时回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