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晓智“会计分录"怎么区分借贷关系所以今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借贷?
借贷到底是什么?
会计是一门语言。将公司的业务信息转换为财务信息。否则,完成一项业务,你得用一大段文字来描述,不累,也不好数。
就像文言文需要翻译一样,我们也需要理解会计语言,翻译成具体业务,或者把具体业务翻译成会计语言。
先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成立一家晓智有限公司。
于是晓智买了一台办公用的电脑,花了1000元,通过银行账户花掉了,于是我们就据此做了一个分录:
借方:固定资产1000元。
贷款:银行存款1000元。
你为什么这么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定义。通过这项业务,我们增加固定资产(电脑)1000元,减少银行存款1000元。此时,为了语言简化,会计将资产的增加定义为借入,资产的减少定义为借出。所以我们只是借了固定资产1000元,借了银行存款1000元。我们来解决一下,好吗?
借方:固定资产1000元。
贷款:银行存款1000元。
另外,资产有哪些科目,后面会讲到。目前知道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就够了。
其实很好理解。你的电脑和钱一定是你自己的资产~
另一方面,翻译这个分录可以这样理解。
借方:固定资产1000元。
就是公司固定资产增加了1000。
贷款:银行存款1000元。
就是公司减少了1000的银行存款。
那么这个分录实际上引出了会计学的一个黄金法则,那就是:
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
也就是说,我们付出1000元的钱,就一定会购买1000元的资产,所以资产必然会有增有减,也就是说,有借就有贷。我们买的资产不是10000元,更不是100元的资产,只是1000元,所以贷款会是等额的。
那么公司的成立资金从哪里来呢?我们花了1000元购买资产,但是这1000元没有无缘无故出现在我的银行账户上。它一定是由股东投资或借给我们的,所以这导致了会计上的黄金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左边是我们钱的流向,右边是钱,所以两者相等,构成了我们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原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右边,左右两边的总值总是相等的。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公司成立时,股东A出资500元,朋友B向公司借了500元,这样我们就有了1000元买电脑。我们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增加了500元吗?当然是后面学的哪个科目。
那我们就做这个分录:
借方:银行1000。
贷:所有者权益(股东A)500
贷:负债(朋友B)500
这里大家会问,为什么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增加是贷款?
因为两个标准:
1.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如果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那么资产必然增加。大家增加的时候,如果都计入借方,就和借贷不一致了。因此,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会计上都会计入贷方,这样不仅借贷相等,借贷也相等。这其实是会计学中的基本定义,但也可以这样推导,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另一方面,翻译这个分录可以这样理解。
借方:银行1000。
晓智公司收到银行存款1000元。
贷:所有者权益(股东A)500
我们的股东向晓智公司投资500元。
贷:负债(朋友B)500
晓智公司向朋友借了500英镑。
总而言之:
1.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资产的增加记为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为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