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的基本要素包括:账户、金额和方向。
格式
1.先借后贷,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2.贷方符号、账户、金额都是借方后面一个空格,表示借方在左边,贷方在右边。
会计分录类型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其中简单分录为一贷一贷分录;复合分录借鉴了多贷分录,借鉴了多贷分录,又借鉴了。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清晰,一般不宜将不同的经济业务合并,多借多贷编制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方法
首先,色谱法
色谱法是指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和层次,循序渐进,最后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色谱法讲授会计分录直观明了,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步骤如下:
1.列出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和负债。
3.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变化。
4.根据步骤2和3,结合各种账户的借贷双方反映的经济(增加或减少),判断会计科目的走向。
5.按照借必有贷、贷必平的原则进行会计分录。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准确了解会计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更适合个别会计分录的编制。
二、业务链法
所谓业务链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的先后顺序形成一个连续的业务链,会计分录的编制是建立在业务前后会计分录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上。
这种方法对于连续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的方向。
第三,法治
所谓规则法,是指利用“借必有贷,贷必相等”的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以上是“会计分录要素”的全部回答。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到教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