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企业发现以前的报表中有需要调整的费用,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那么具体企业如何应对分录?的调整呢针对这个问题,企名网在下面举例做了具体的说明。
企业如何应对分录?的调整
调整分录一般,报表是综合的,分录的借款人和贷款人是确定的。数得多的会反方向抵消,数得少的会增加。现在举个例子。
(一),‘少补’。‘少补’是对单位缺项进行补充和调整的方法。
【例1】某注册会计师在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有200万元购买原材料的债务未入账。
借:库存-2000000原材料
贷款:应付账款2000000
表调科目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报表的项目名称作为调整分录的科目,因为一份会计报表通常会有很多错报,为了区分清楚,一般需要在工作底稿中列出明细科目。“比如'库存”需要在工作底稿中区分原材料、在产品和生产成本等详细项目。
“超额付款”。“多付”和“少付”是相反的,通过借贷抵消调整多报或虚构项目的方法。
【例2】注册会计师执行函发现某公司记录的100万元应收销售款并不存在。
这是一个虚构的销售业务,可以通过单位的账务处理先列示,再通过反向借贷冲抵。
单位列出的分录:
借:应收账款1000000。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万。
贷款:应收账款1000000
(C)“多计弥补少计”。这种情况不是简单地被该股的误报夸大或掩盖。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与错的比较来抵消多计的项目和金额,并‘弥补’少计的项目和金额。
【例3】注册会计师发现单位在管理费用中包含广告费50万元。
列出机组的分录:
借:管理费50万。
贷款:银行存款500000
列出正确的分录:
借:营业费用50万
贷款:银行存款500000
通过以上调整可以看出,该单位多收管理费用50万元,少收营业费用50万元,通过'多收少赔'将分录调整为:
借:营业费用50万
贷款:管理费500000
调整和会计调整的区别?
分录调整是指对过程中发现的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差异进行调整,属于调整范围,包括提出调整的不合格项目、未调整的不合格项目和重分类差错。比如重分类错误,是指会计核算没有错报,但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分类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果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在流动负债科目中没有归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这类差错属于调整范围,但由于公司没有要求调整,所以不属于会计调整范围。又如,一个客户的应收账款错计为另一个客户的应收账款明细账,属于会计调整范围,但不影响应收账款的余额和会计报表的公允反映,所以不属于调整。
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企业如何处理分录的调整问题。主要是掌握多补少的治疗方法。另外,调整和会计调整是不同的,在会计学习中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