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会计科目是什么样的:
资产科目:增加借方,减少贷方
负债:增加贷方,减少借方。
所有者权益科目:增加贷方,减少借方。
成本科目:增加借方,减少贷方
损益账户:损失类增加,借方减少,贷方贷方将增加到收益类,同时借方减少。
举个例子:现金解存银行100元,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户属于同一资产类别,银行账户是增加借方,库存现金账户是减少贷方如果银行提取现金,10元就和分录相反
首先,你要知道会计的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每个会计要素下还有常用的会计科目。
第二,要明白,借了就要借,借了就要对等。
一般情况下,资产科目的期初余额在借方,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期初余额,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收入类似于负债,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但没有期初数。
成本类似于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没有期初数。
利润是收入-成本。
明白这个原理后,给你一个经济业务,你就能很快知道怎么写分录了。
资产账户的借方增加,而贷方账户的借方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借方减少,而贷方增加。损益类科目中,收益类科目借方减少,贷方类增加,支出类科目增加,贷方类减少。
直观理解法:看报告。就资产负债表而言,如果一项资产被借记,它在贷记,必须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在贷记必须同时是资产。否则无论如何语句都不会是平的。从数学上来说,如果我们以0为平衡点,那么左边一定有1,右边一定有1,这样就会是偶数,或者左边也是这样,一个是1,一个是负1,这样加起来就是0,就OK了。体现在科目上,以借款为例,收到100万元,从资产科目的银行存款中借记100万元(资产增加记为借款),同时在负债科目得到贷记短期借款100万元(负债增加记为贷方),完成了一笔分录。
1.会计借贷法中的符号。无论什么行业,核算方法、原则、规则都是一样的。只要掌握了《贷款法》的规则,其他的问题都明白了。
2.从借贷方式的账户结构来看。
借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决定。可以分为四类:
(1)资产账户:期末,将增加额记入借方,减少额记入贷方,余额记入借方。
(2)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如果期末还有结余,那将是在贷方
(3)成本费用账户:增加的金额借记,减少或核销的金额借记贷方一般情况下,费用结转后无余额。如果有余额,就记入借方。
(4)收益及利润科目:增加记贷方,减少或核销记借方,结转收益及利润后,期末不应有余额。
3、从借贷法的规则来看
借贷法的规则是“有借必有贷,贷必等额。”
4.从借贷法试算平衡表来看。
根据这一原则和规则的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等于借贷,所以当所有经济记入账户时,所有账户的当期借方发生额总和与当期贷方发生额总和必须相等;期末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总和必须等于期末贷方总额。
以现金和银行存款为标准,贷款就是资金的流出。比如:
(1)购买办公用品时,资金流出:管理费用-办公费用贷:现金。
(2)销售产品时,借入资金流入:现金/银行存款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扩展数据:
会计分录又称“会计公式”。简称分录。根据复式记账原则的要求,它列出了每一笔经济交易双方相应的账户和金额的记录。在账户登记前,通过会计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可以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分类,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便于事后检查。每个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会计符号、相关账户名称和金额。会计分录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又称“单一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对应的会计分录,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复合分录又称“多重分录"是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或者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为了保证账目的正确、清晰对应,便于理解经济业务,分录,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一贷多贷或一贷多贷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借多贷。
会计分录法
层析法
色谱法是指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和层次,循序渐进,最后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色谱法讲授会计分录直观明了,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步骤如下:
1.列出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和负债。
3.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变化。
4.根据步骤2和3,结合各个账户的借款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增加或减少),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贷款必须相等的原则,编制会计分录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准确了解会计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更适合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商业链方法
所谓业务链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的先后顺序形成一个连续的业务链,会计分录的编制是基于业务前后会计分录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
这种方法对于连续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的方向。
规则方法
所谓规则法,是指利用“有贷必有贷,贷必相等”的规则来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搜狗百科全书:会计分录
1.资产科目:增加借方,减少贷方
2.负债:增加贷方,减少借方。
3.所有者权益科目:增加贷方,减少借方。
4.成本科目:增加借方,减少贷方
5.损益账户:损失类增加,借方减少,贷方贷方将增加到收益类,同时借方减少。
扩展数据
借用贷方是一个术语。把财产存入银行叫“借”,借给银行叫“贷方”。
国外常说的借记卡是银行卡,信用卡是信用卡。这里指的是银行和财务公司所说的。你的银行卡之所以叫债卡,是因为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用信用卡向贷方"借款,你向银行或财务公司借款,这叫“贷方”,所以叫信用。
参考:搜狗百科——借用贷方
借方和贷方是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区分的,如下: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借方在左边,贷方在右边,但借方和贷方反映的是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并不固定。
不同性质的账户在贷方,有不同的登记方式,各种账户的结构解释如下。(1)资产账户的结构在资产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了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了资产的减少。
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总额称为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总额称为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个会计期末,贷方发生的金额将被比较,差异被称为期末余额。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10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正好与资产类账户相反,其贷方记录的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按以下公式计算: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三)成本账户的结构与资产账户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成本的增加。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账户的金额(减少)。由于借款人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通常通过贷方,转账,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
如果有余额,也显示为借方余额。(四)收益账户的结构收益账户的结构与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收入的转出(减少)应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因为在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一般是通过借方转出的,所以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如果有余额,它也显示为贷方余额。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它运用特殊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准确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调节。可以说,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