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佩德罗巴拉莫's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在当今中国,的主流会计中,会计的对象是资金的流动,而借款法是说明资金流动的手段。
这就是借用符号的意义,不同于“左右”、“上下”、“增减”的明确符号。“借”意味着资本运动的结束,“贷”意味着资本运动的开始。
在欧洲,的银行业发明了“借贷”这个词之后,资金的流动就很容易用“借贷”这个符号来表达了。即使在现代,在银行办理“放款”卡、审批“贷款”等涉及资金的场景中,也使用“放款”的象征意义。
然而,现代会计扩大了资金的概念。资金的运动不一定指货币资金的运动(狭义),也可能指非货币资金的运动(广义)。比如资金从货币资金(如银行存款)流向采购资金(如原材料),再流向生产资金(如生产成本),再流向仓储资金(如库存商品),最后流向销售部门(如主营业务成本)
这种非货币形式的资本运动也被现代会计纳入核算对象,即借款法核算,在扩大资本概念外延的基础上,变相扩大了“借款”的含义。——不一定对应狭义资本流动的终点和起点。
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现代会计的创始人们惊喜地发现:即使把资金运动的概念从狭义推到广义,银行业的借贷语言只要用小学水平的“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推广到所有行业的会计,而且不违背账户增减规律和会计平衡。这样,银行业这种既能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又便于核对会计余额的借贷语言,成功垄断了会计的底层逻辑,让会计看起来非常专业、科学、科学。
不幸的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被借贷奇妙平衡装点的会计分录,时,只是简单地通过背诵会计恒等式“资产成本=负债的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左边借款增加,等式右边贷款减少增加)来记忆会计分录,并把这个习惯付诸实践。每当遇到一笔交易或事项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用什么账户进行核算,然后想到使用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最后根据账户属性的增减规律推断应该写在借方还是贷方。其实是本末倒置。
如果你了解每一笔要核算的交易或事项的资金运动流向,你可以直接从资金运动的起点(贷方)写到终点(借方)。词条自然生成,有一条直路,不考虑增减。为什么要绕道?
正是因为他们在写会计分录,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借用符号的意义他们只是从增加或减少开始,所以他们认为借用只是一个没有明确意义的符号,甚至认为不需要这样的问题,比如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以及类似的问题。
有时候真的不用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他们有耐心听你的逻辑,他们就已经知道有东西可以借了,不会停留在认知的青铜层面。青铜级就是青铜级,废金属很难变成黄金。
其实他们自己的逻辑也是不一致的,说服他们的好办法就是永远不要在他们面前展现全貌,而是用他们的逻辑打自己的脸:
如果借的符号完全没有意义,为什么全球统一体系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借”和“借”这两个词?为什么不用“干”、“坤”、“阴”、“阳”等有文化意义的符号?
如果说借贷这两个符号只是用来根据已知的账户属性推断账户增减规律的话,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会计史上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增减法”之后又变回了“借贷法”?了解历史吗?
如果增加或减少是原点,为什么会计分录不写“增加:XXX减去:XXX”?仅仅是提高核算门槛还是假装被迫以贷款代替增减?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即使你相信借用符号有意义,你也没有理解借用意义的本质。
稍微有点脑子的,大一基础课都不会听老师的。“借贷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任何意义。”你的老师权威吗?你怎么不知道北大教授说过“借出表示资金去向,借出表示资金”?方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学而不思,单纯靠死记硬背,怎么过会计这一关?
心去哪里,身体就去哪里。
你说借没有意义。真的不需要在你面前表现出意义。你加班加点,课后死记硬背。大脑反射弧绕过加减法的弯路需要更多的时间,不影响财务工作和会计研究。
你说借才有意义。它真的能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关系排序上帮到你,帮你在更深层次上击败所有阻碍你进步的高价值分录,甚至有可能修改会计准则,发明会计分录至少新的准则分录来的时候,一眼就能穿过它的x光。
关键不在于你觉得借贷是否真的有意义,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懂借贷的方法。
我理解了之后,你可以说这没有任何意义。我就狭义的理解为,非货币资金运动的核算只是货币资金运动核算的一个比喻,货币资金核算的方法(借贷法)只是拿来推广的。推广后,借贷保留了流入流出的固定规律,但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说它代表资本流动有狭义和广义之争,说它代表价值流动更为恰当。
否定之否定不是最初的肯定。
一个会计学教授说的“借款只是一个符号”和很多人解读的“借款在中文里没有意义”是两回事,也是两个层面。
如果你同意,你可以点一个赞。
半信半疑,收起来备用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同意,我大概知道你哪里理解的跨栏。虽然你不认同,但总比那些没脑子的人看了我的回答,听了“借没啥意思”这个词,说“我当初还以为借有点意思”强多了。毕竟我有自己的逻辑和想法,我现在就一个一个的摆脱。如有遗漏,欢迎评论区交流!
你举的资本运动的例子很明显,但能否用借用符号的含义来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条?
请参考https://www.zhucesz.com/
“钱从出借人流向借款人”这种借贷语言中你几乎看不懂的词条,都在这里填补了逻辑根源的漏洞,评论区也有很多精彩的补充问答。
我可以应用资本运动规律说出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账目,但说到损益账,我实在无法理解,贷记损益账就意味着增加!这一点我不明白。没有必要给我一整篇论文。
拨:中的链接解释了为什么借记主营业务的收入在减少,中的链接将结合损益科目的特殊性解释为什么贷记损益的科目在增加(收益科目和费用科目实际上是利润科目的借贷方拆分):https://www.zhucesz.com/
(3)你说借是流入,贷是流出。显然,流入是好事,流出是坏事。借贷可以按照好事坏事来理解吗?毕竟,同一个基金运动有好有坏的方面,这与中国's古代阴阳转化的哲学不谋而合。
搂抱:没那么简单。你的逻辑环有缺口,能推导出这么荒谬的结果,但也是个有趣的想法。我也很认真的回答:https://www.zhucesz.com/
你说的太复杂了,理解这个需要太多时间。最好用会计恒等式记住增减规律,一劳永逸,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搂抱:学习方法,哲学等方面我不多讲。每个人学习甚至认识世界的套路都不一样,但是记忆派和理解派的交锋也可以很有逻辑。如果你在犹豫该走哪条路或者没有想太深,可以参考:https://www.zhucesz.com/
我觉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取,但是了解自己的水平太费时间了。我是一个组合家,我就想弄明白为什么会计恒等式“资产成本=收益、负债、股东权益”左边是借增贷减,右边是借减贷增,这样就结合了背校和理解校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了大部分分录。
搂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节省时间和脑细胞,看https://www.zhucesz.com/
这些文章或回答已被整合到我的专栏《会计底层逻辑》。欢迎阅读。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好吃半个小时。如果你胃口不够,来《道家视角下的会计账表》我公司《会计数据》系列文章,榨干你的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