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会计分录流程:
1.经济业务;
2.确定会计科目;
3、根据科目性质和账户记载的经济性质,确定借贷方向;
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会计科目、金额是否正确。
例如:
经济业务:从银行提取现金,800元。
第一科目:企业存放在银行及其他机构的货币资金对应科目为“银行存款”;公司为满足业务过程中零星支付的需要而留存的现金所对应的科目为“库存现金”;
第二步要素:“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都是资产要素;
第三步增减:从银行提取现金,银行里的钱,也就是“银行存款”会减少,企业留存的钱,也就是“库存现金”会增加;
第四步借出:将“借方”加到“库存现金”上,将“贷方”加到“银行存款”上。
写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800
贷款:银行存款800。
写好会计分录's的六种方法和技巧。
1.多背会计科目,或者多写,把会计科目背下来,这样才能写出会计分录;
2.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各种分类。
3.要知道哪些是借增贷,哪些是借减贷。通常,资产借出增加,贷款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借出减少,贷款增加。但有些是例外,比如。
4,要学会公式的使用,基本公式和要推导的公式,一定要搞清楚原理,运用自如。
5,要知道题目,涉及哪些科目,什么类型,增减,如果是资产类又增加,借记,等等。
6.写完后,别忘了检查。根据“有借必有贷,贷必相等”,检查你所写的会计分录是否有借款人和出借人,金额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请在写入前再次检查。
编译会计分录方法
首先,色谱法
色谱法是指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和层次,循序渐进,最后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色谱法编写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明了,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步骤如下:
1.列出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和负债。
3.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变化。
4.根据步骤2和3,结合各种账户的借贷双方反映的经济(增加或减少),判断会计科目的走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贷款必须对等的原则,编制了会计分录。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准确了解会计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更适合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二、业务链法
所谓业务链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的顺序形成一个连续的业务链,会计分录的编制是基于业务前后会计分录之间的一种连接关系。这种方法对于连续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对于容易出错的方向。
第三,法治
所谓规则法,是指用规则‘借必有贷,贷必相等’来编制会计分录
什么是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也被称为“公式”。“入口”的简称。根据复式记账原则的要求,它列出了双方相应的账户,并记录了每笔经济业务的金额。在进入账户之前,会计分录通过凭证进行编制,可以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分类,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便于事后检查。每个会计分录主要包括符号、相关账户的名称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条目,复合分录简单条目也称为“单一条目”。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也叫“多项分录”。指一个账户的借方对应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一个账户的贷方对应几个账户的借方的会计分录。
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
在会计分录?如何分配利润
押金怎么办,会计分录?
知识点详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会计在线初级会计实务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