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使用“应付工资”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使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借方:管理费用-工资(总经理办公室人员、财务部人员、供应部人员)
借:销售费用-工资(销售人员)
借:制造成本-工资(制造部门优秀学术人员和技术人员)
借:生产成本-工资(工人)
借:在建工程(在建工程相关人员)
贷款:应付款-工资
提取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工人工资)
制造成本(车间经理和辅助人员的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贷款:应付款-工资
扩展数据: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对职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工资中扣除的各种款项(家属医疗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转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而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2)提取比例:
医疗保险费:10(注:各地缴费率不同,如上海:12)
养老保险费:12(注:各地缴费率不同,如上海:22)
失业费:2(注:各地缴费率不同,如上海:2)
工伤保险:1(注:各地缴费率不同,如上海:)
生育保险:见工伤保险。
住房公积金:(注:各地缴费率不同,如上海:7)
工会经费:2
职工教育经费:
资源搜狗百科-应付员工工资
提取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工人工资)
制造成本(车间经理和辅助人员的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
贷款:应付款-工资
公司员工的工资通过应付给员工的工资计算。详情如下:
1.支付工资时:
借方:应付款-工资(应付工资)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已发工资)
其他应付款-养老金/医疗等。(预扣和汇出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代扣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金额)
2.提取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制造成本(车间经理)
管理费用(管理部)
销售费用(销售部)
贷款: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3、五险一金实际缴纳情况: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款:银行存款
第一,员工工资应由员工应付工资核算。
二。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1.员工的工资应计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等。(根据不同部门确定哪个科目)
贷款:应付职工工资
2.支付工资:
借方:应付职工。
贷款: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等
3.工资是职工的工资,是职工在固定工作关系中所获得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或法定用人单位根据法规、行业规定或与职工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劳动的报酬。它是劳动报酬的一种主要形式。工资可以有不同的计算形式,比如时薪、月薪、年薪。在中国,由雇主承担或支付给雇员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一)社会保险费;
(2)劳动保护费;
(3)福利费;
(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五)计划生育费;
(六)不属于工资的其他支出。在政治上,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最低工资称为最低工资,也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奖励工资等各种工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