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月初和月末是会计最忙最重要的时候,一个月的工作成果都要在这几天进行。
一般流程:根据原始凭证制作会计凭证月末汇总账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制作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这一系列的会计顺序,基本上所有会计都知道。今天我们就整理一下除了这个一般流程之外的会计工作片段,总结一下每个月20号以后的注意事项。
1、使用财务性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1)是否存在负现金银行存款?
(2)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是否有借方余额?
(3)是否存在原材料和商品库存数量为零,金额不为零的情况?
(4)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都按数量核算,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每个条目都有数量吗?
(5)本年入库或采购的货物与销售的货物数量是否一致?
(6)损益科目中收入科目是否有借方金额,费用科目是否有贷方金额?
2.检查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余额。
月初去银行接对账单,根据银行对账单逐一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记录,编制银行对账表。如有未了事项,结账前及时调整,登记后及时纠正。
3、库存
最好是一个月盘点一次,较大的不宜超过一个季度盘点一次。存货账目如有不符,及时上报,查明原因,如需非正常损失,尽快转进项税。
4.最重要的是计算增值税和其他税收。
认真核对销售发票,并在月底前五天提醒客户停止开具发票,以满足客户要求,不耽误公司正常工作。检查进项发票,索要未及时收到的进项发票,对已取得的进项发票,检查开票项目特别是商品名称是否正确合理。特别注意不要超过开票时间,月底前三天完成认证,防止月底税务局网络问题。现在已经推出了进项发票选择抵扣方式,这方面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根据行业税负,确定销项税和进项税,计算本月应纳增值税,据此计算各种附加税,按规定计算印花税、土地税、房产税、所得税。如有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需要单独办理的特殊税种,按税务局要求办理。
5.全面梳理方案中提到的摊销业务。
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工资计提、按月计提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工资为基数的租金等,都不应该遗漏。虽然福利费是实际支出的,但还是建议参考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往年支出金额,年底可以调整。
6.重要存货成本会计
在计算成本之前,要将账面库存的商品数量、单价、金额全部结算出来,并结合当月的消耗计算实际成本。
7.完成上述工作后,编制结账凭证,结账后出具会计报表。
8.完成纳税申报和退税申报。这个环节一定要仔细检查。钱比账重要!
9.提醒:月结完成后,必须整理会计档案和税务档案。虽然现在可以用财务按年打印,但是有必要每个月备份电子数据吗?虽然报税不用提交纸质数据,但是如果升级之前的数据不会影响以后年度的最终汇算清缴呢?还有就是退税申报,申报完成后15天内要把文件归档!
1.月底,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可以根据物料c进行分配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税费-应交地方教育附加
4.固定资产折旧(办公室)
会计处理:
借方:管理费-折旧费
贷项:累计折旧
5.结转营业收入
会计处理:
借方: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贷款:本年利润
6.结转利润
会计处理:
借方:营业外收入
贷款:本年利润
7、结转销售成本
会计处理: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8.结转运营成本
会计处理:
借方:本年利润
贷款: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9.结转损失
会计处理:
借方:本年利润
贷款:营业外支出
10.结转费用
会计处理:
借方:本年利润
贷: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11.结转税
会计处理:
借方:本年利润
贷项:税和附加费
12.应计所得税
会计处理:
借方:所得税费用
贷款: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结转所得税
会计处理:
借方:本年利润
贷项:所得税费用
14.月末结转应交增值税。
1)结转进项税:
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2)结转销项税:
会计处理:
借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3)结转应缴纳增值税。
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增值税)
贷款:应交税费-未付增值税
1.把这个月收集的材料结转。
借:生产成本(主要材料)
制造成本(辅助材料)
贷款:原材料
2.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项:制造费用
3.结转本月产成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结转本月销售产品的成本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本年年末利润结转额
1.如果你有利可图,
借方:本年利润
贷款: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如果你赔钱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款:本年利润
(篇幅有限,就这样吧。)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