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会计课程 授课老师 会计实操 会计考证 名师解答 会计资讯 关于我们

购承兑贴现会计分录

2023-03-02 12:15:10深圳会计培训

票据规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包括承兑规模、贴现规模和回购规模。其中,承兑和回购规模与信贷规模无关。

术语:

银行承兑汇票直接过账和重新过账的区别;

1.直接过账是企业或组织与银行之间的票据贴现交易,没有其他中间过程;

2、转贴现是指银行之间通过汇票进行贴现的行为,有一个中间过程。

3.直接发帖的风险大于再次发帖的风险。除了识别票据真伪的风险,还要承担后期监管部门审查不严带来的检查风险,保证汇兑安全。

4.直接过账需要审查交易的真实贸易背景,并对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负责,转贴不需要审查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金额向持票人支付扣除贴现利息后的余额的票据业务。票据贴现是持票人向银行借款的一种方式。该业务将结算与银行信息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及时补充流动资金,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减少应收账款,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

商业承兑汇票买断贴现是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申请人将票据权利全部转让给贴现银行,并且不能回购的一种贴现方式。

银行可以对直接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行使追索权,但追索权不能针对票据贴现申请人,只能针对出票人、背人、担保人或出票人的银行。

票据由企业贴现(直接贴)给银行后,成为银行信贷资产,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规模调控。转贴现也包括在中国人民银行信贷规模的调整中。另外,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来看,票据规模是指再贴现规模。银行和人民银行进行再贴现,银行是卖方的回购方,人的行为是买方的转售方。对银行来说是负债,对人民银行来说是资产。这批再贴现票据的信贷规模仍属于银行,不属于PBOC。

现金贴现业务是指企业将票据在银行贴现,票据继续在银行间流通的方式。贴现现金业务包括买断现金业务和回购现金业务。回购现金可分为回购现金抛售和回购现金收购:

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贴现商业汇票由银行(B银行)转回给交易对手(A银行)。

交易对手(甲银行)持有的已贴现或已贴现的商业汇票转回本行(乙银行)。

回购再贴现包括回购(逆回购)和回售回购)两种方式。回购(逆回购)是指银行购买交易对手持有的已贴现或转贴现的商业汇票,并约定交易对手在未来某个日期回购原商业汇票的业务行为。卖出回购是指我行同意在未来某个日期回购原商业汇票,同时将未到期的已贴现或已贴现商业汇票转让给交易对手的融资行为。

现金转账流程如下:

1.票据购买者检查票据的真实性并审查文件信息。

2.票据买方审查票据承兑人的信用风险。

3.交易双方就票据转让的种类、金额、价格等因素达成协议。

4.交易双方签订现金转账协议,票据卖方交付票据,票据买方支付资金。

买断转贴可自由选择线上清算或线下清算。采用网上清算的,由大额支付负责清算。如果清算资金不足,资金将转入大额支付队列,此时任何一方都不能自愿退出。如果一天结束时资金仍然不足,大笔付款

比如,对于A银行来说,其手中的票据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在票据到期时向承兑人发出催收,收回面值;另一种是在票据到期前将票据转让给其他银行(B银行)获取资金;第二种方式是A银行现在卖出,B银行现在买入。如果A银行永久性地将票据卖给B银行,并且不回购,那么这种转贴现属于卖出转贴现,对于B银行来说叫做买断转贴现.

如果A银行只选择将票据转售给B银行一段时间,并在约定的日期(票据到期日前)回购票据,对于A银行来说,这种方式称为回购贴现现金(有时也称为正回购或卖出回购),对于B银行来说,这种方式称为回购贴现现金(有时也称为回购卖出或逆回购)。

票据的期限结构和贴现利润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

(1)对于再贴现银行,在选择持有到期票据资产的情况下。

贴现现金利润=面值-买价-持有票据期间占用成本(不含拨备)

(2)如果转贴银行选择在到期日之前卖出。

贴现现金利润=卖价-买价-持单期间占用成本。

前面提到的三个指标,即买入价格、卖出价格和票据持有期间的占用成本的计算,都与票据的期限有关。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期限对应不同的买入价格、卖出价格和持有票据的占用成本。所以不同时期T的再贴现利润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开展票据现金贴现业务确实需要提取风险资产,但与利润计算没有直接关系。

根据5月份全面实施的“营改增”,直接银行票据粘贴业务需要缴纳增值税,现金转账业务不需要。当然,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说,25是适用的。

至于承兑一定期限的票据,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资产负债的摆布。比如,银行需要在未来三个月内购买三个月期限的资产,以支撑资产规模;第二是利润的问题。例如,期限为3个月的票据利润最大,因此银行选择购买该期限的票据;三是长期经营(或投机)。票据是固定收益资产。对于希望规避利率风险或投机的银行来说,可以选择短期、中期和长期来实现目标。

买卖选择与票据管理。

买断票据需要占用银行信贷规模,但不是在卖光的时候。

票据资产管理业务是银行将票据资产(或收益权)出售给券商、保险等资产管理计划,然后以自有资金投资于资产管理计划。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占用信贷规模的情况下,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同业资产。另外,贷款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一般1),按照一般同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在信贷规模足够的情况下,银行一般会优先买断票据。信贷规模用完之后,银行新买的票据,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信贷规模。一个是卖出,一个是开展票据资产管理业务。

那么如何在出售和资产管理之间做出选择呢?其实是一个哪个更赚钱的问题。

如果选择卖出:利润=卖价-买价-票据持有期间占用成本。

如果选择资产管理:利润=到期面值-购买价格-持有票据期间的占用成本-未来投资资产管理的占用成本。

在上述两个公式中,银行选择进行卖出或资产管理时,票据的票面价值、买入价格和持有期间的占用成本都是已知的,所以两个公式的利润比较本质上是由谁投资资产管理的卖出价格和占用成本决定的。卖出价由票据市场决定,投资和资产管理的占用成本由银行的资金利率部门(一般是资产负债部门)制定。

票据贴现业务有两种,一种是买断,一种是回购。有三种主要模式:

1.农村信用社的模式根据新会计准则,卖出银行汇票和回购票据分别记入不同的会计科目。由于河南、东北等地的农村信用社沿用旧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处理上没有区分票据买卖和票据回购业务。具体来说,首先是商业银行把票据卖给农村信用社,然后商业银行再从农村信用社回购。虽然票据仍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但由于票据未来会被农信社买断或回购,按照现行会计规则,这类票据属于可以买卖的同业资产,因此不占用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将贴现资产“成功”转化为同业资产,为银行的信贷额度腾出了空间。从农信社的会计科目来看,回购和抛售属于同一个会计科目,自有资产规模没有变化。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一个合规的操作。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模式一度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

2.信托模式票据信托(票据资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指银行将已贴现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按约定利率转让给特定信托计划,相应信托计划的投资人(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者或银行本身)作为特定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和受益人,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率。2012年10月下旬,银监会叫停并取缔票据信托业务,银行转向票据收益权转让模式开展票据理财业务,将票据直接转让转变为票据收益权转让。买票据信托(票据收益权)的模式和农信社类似,区别在于出资人变成理财产品的购买者,交易对手从农信社变成信托公司。银行通过这种模式,将票据资产从贴现资产转移到应收账款投资,以达到突破贴现规模限制的目的,对于信托来说不存在授信额度这一说。此外,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买断回购”协议,已经成为一种隐性担保协议,业内俗称“抽屉协议”。

3.券商资管模式票据券商定向资管计划模式是银行委托券商资管部门设立定向资管计划,并要求定向资管计划购买本行或其他银行的票据资产的过程。监管层对农村信贷模式和信托模式进行检查后,券商的资产管理模式开始出现,券商和信托一样,不受信贷规模的控制。票源由银行组织,资金也由银行提供。券商资管作为银行票据信贷资产的“通道”角色。通过这种模式,银行将票据资产从贴现资产转移到应收账款投资账户。

一般来说,票据买断占银行的信贷规模。比如一些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其在信用资质较好的区域内公司信贷业务有限,对公贷款较差,所以在银行间市场从线下同业买入票据,以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授予的信贷规模,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其有息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它可以避免信贷额度的使用不足和PBOC额度的收缩。

目前票据业务做得好的银行都是一边找资金方一边找票源,然后赚取利差。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正准备参加

广州会计培训

, 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

惠州会计培训

东莞会计培训

深圳会计培训考试

、 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学乐佳会计培训官网。最后祝愿小伙伴们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