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1400
借方:累计折旧400
借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
贷款:固定资产2000
借:在建工程300
贷款:工程材料300
借:在建工程117
贷款:原材料100
贷:应交税费-转出进项税额17
借:在建工程150
贷款:应付员工:150
借:在建工程33
贷款:银行存款33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金额=1400 300 117 150 33=2000万元。
借:固定资产2000
贷款:2000年在建工程
2
2006年计提折旧=(2000-100)10=190万元。
借方:制造成本190
贷项:累计折旧190
三
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前的账面价值=2000-190=1810万元,可收回金额1702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08万元(18.10-17.02)。
借:资产减值损失10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8
四
2007年计提折旧=(1702-100)9=178万元。
借方:制造成本178
贷项:累计折旧178
五
2007年12月31日,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702-178=1524万元,可收回金额15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4万元(15.24-1500元)。
借方:资产减值损失24
贷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
六
2008年计提折旧=(1500-100)8=175万元。
借方:制造成本175
贷项:累计折旧175
七
200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15-175=132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50万元。不应计提减值准备,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能转回。
八
2009年计提折旧=(1325-100)7=175万元。
借方:制造成本175
贷项:累计折旧175
九
2009年12月31日,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3.25-1.75=1150万元,可收回金额11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11.5-1100元)。
借方:资产减值损失50
贷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
10
答.200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0万元,暂时性差异为0,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0。
乙.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702万元,计税依据=2000-190=181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810-1702=10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833=35。64万元。
丙.20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00万元,计税依据=2000-1902=162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20-1500=12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2033=39。6万元。
d .200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325万元,计税依据=2000-1903=143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430-1325=10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533=34。65万元。
e .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100万元,计税依据=2000-1904=124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40-1100=1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4033=46。两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