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库存商品是指公司是销售方,销售给客户或个人是应收客户或个人的款项:
1、销售库存商品,但未收到货款的分录:
借方:应收账款/应收款项
贷: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收到付款后输入: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应收款项。
3.当商品库存减少时: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商品销售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4.月末结转成本
借方: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商品销售成本。
1.购买:
借:库存商品
投入(一般纳税人)
贷:银行存款
2.出库销售:
借:银行存款
主营业务收入
产量(一般纳税人)
3.成交成本: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购买:
借:留意库存商品。
投入(一般纳税人)
贷:银行存款
外向销售:
借:银行存款
主营业务收入
产量(一般纳税人)
成交成本: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按合同规定的条件发给订货单位,或可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以及已采购或委托加工,验收入库待售的各类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及其余额。商品验收入库时,应由“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外销售库存商品时,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建工程和其他接收存货的商品,应按其成本进行转移。
库存商品明细账应当根据企业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规格设置。对企业零售部门储存的待销售商品、送展销商品、已发出但尚未办理领用手续的商品,应分别设置明细账和账户进行核算。库存商品的明细账一般采用数量金额公式。
实行销售价格核算的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实物负责人设置明早库存商品明细账户。它的格式一般是三栏式,只记录售价,不记录数量。因为库存商品都是按卖价销售的,方便随时了解库存商品的实际价值,也方便月底负责商品销售的人员了解商品的差价。
可以采用“库存商品”和“商品进价差价”明细账合并的方法设置“库存商品和商品进价差价”明细账。
税务局为什么要你把库存货物转出?货物被盗、丢失、损坏、变质或被法院查封、扣押是因为管理不善吗?还是因为售后没有结转成本?
在第一种情况下,就像你说的。但是,转让的进项税要抵扣。
在第二种情况下,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不要急,凑数就行了。
借:库存商品13702
贷:应付账款13702
如果发票上的金额120656含税,则分录为:(假设您之前没有计算过税额)
借方:应纳税额17531.21((120656/1017)*0.17)。
贷:库存商品3829.21
应付账款13702
1.如发生报废,应减少相关存货的账面价值,查明原因,并按管理权限报相关部门审批,等待处理。
(1)借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报废存货的账面价值)
(2)贷项:存货项目(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的应纳税额。)(报废存货成本)33,354,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累计跌价准备也转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
二、经批准后进行加工。
(1)博
(1)借:银行存款及其他贷款:33,354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及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借款:其他业务成本借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报废存货的价值)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十一条:企业存货毁损,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指存货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油桶、标签
贷款:原材料-油桶、标签
借:库存商品-5L花生油
贷款:库存商品-散装油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桶、标签
哦,我明白了;-)
建议不要处理这个。既然散装油也要装桶,那也可以看作是原料,就是把这些需要进一步加工的原料都包含在原料里,然后一步步的结转。如果一开始就包含在库存商品里,很容易被误解为退货(信用库存商品-散油)。如下所示:
1.购买时
借:原材料-散装油
原材料-油桶
原材料-标签
贷款:应付账款等。
2、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款:原材料-散装油
原材料-油桶
原材料-标签
3.成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5L花生油
贷项:生产成本-直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