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法是以会计等式为原则,以借贷为符号,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合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扩大到记录财产物资的增减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本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的“借”和“贷”这两个词,已经不能概括所有的经济活动。它所代表的应该包括经济活动中资金运动的所有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字面意义,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符号,只表示方向,成为一个专门的会计术语。
会计规则:
基本要求
借贷法的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对等。
第一,使用借贷法时,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记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记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须等于账户贷方记录的金额,即“借贷必须相等”。
第二,记录的账目可以是同类型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但必须是两个方向的,既不能借记,也不能贷记;
第三,借记的金额必须等于贷记的金额。
主要原则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相应变化。但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无非是以下几种。即:
(1)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于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为资产科目的借方,另一方面也要将相同的金额登记为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于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也要将相同的金额登记到债务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营业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量增加。对于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为资产科目的借方,另一方面也要将相同的金额登记为收益科目的贷方。
(4)营业费用一般导致资产减少,费用增加,资金总量不变。对于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把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也要把同样的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相互转化,即两个项目增减时资金总额不变。对于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为一个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也要将相同的金额登记为另一个资产账户的贷方。
(6)当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或减少时,资金总额不变。对于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一个债务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要将相同的金额登记到另一个债务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4]
举个例子
有坏账
借方: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收到账单
借方:应收票据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应计税
主要优势
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
(2)有利于防止和减少错误;
(3)账户设置的灵活性;
(4)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会计分录是指根据经济业务,表明借入和借出账户的方向、名称和金额的会计记录。
要素
第一,方向
二、账户名称
第三,金额
种类
1.简单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第二,复合条目:仅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的ac
第三,每个账号只能写一行。如果经纪业务涉及几个账户,要分别写几行,不能一行写所有涉及的账户。
首先,你要知道会计的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每个会计要素下还有常用的会计科目。
第二,要明白,借了就要借,借了就要对等。
一般情况下,资产科目的期初余额在借方,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贷方是期初余额,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收入类似于负债,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但没有期初数。
成本类似于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没有期初数。
利润是收入-成本。
了解了这个原理,当一个经济业务交给你的时候,你就能很快知道如何写分录了。
借贷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其他意义。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上反映相同数额的借贷。
“借”、“贷”一词的本义是指债权人和贷款人,用于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会计核算的范围扩大到实物、收入、费用等。贷款一词不仅要记录债权债务,还要记录各种财产、收入、费用的变动情况。这样,“贷款”一词就逐渐失去了它的本义,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会计符号,成为会计上用来指导会计方向的会计专业术语。
1.会计科目的类别有哪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成本和损益?
2.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分别代表什么?
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借意味着减少,贷意味着增加。
好处:借方意味着减少,贷方意味着增加。
成本:采购材料时,借方表示成本超支;贷方表示储蓄不足;发料时,贷方表示超支差额,贷方红字表示节约。
损益: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3.你也应该了解复式(借贷法)。
借贷法
(1)账户结构(T型)
分两边,左边是借方,右边是贷方。
资产和费用,如果有的话,通常被记入借方,借项增加,贷项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如果有的话,一般都在贷方,借项减少,贷项增加。
(2)规则是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
(3)会计分录先借后贷,借贷错开。
答:
借贷法是以“借”和“贷”为符号的复合法。
即“借”表示左,“贷”表示右。
其要点是:一、以“借”、“贷”二字为符号;
第二,它把账户分为两类:资产(费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
第三,资产(费用)账户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益)账户的结构相反,即资产(费用)账户的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益)账户的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第四,规则是“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
希望以上有助于你理解会计中借贷的含义以及借贷的具体要求。
借贷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两个相反的符号。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相信这个不用解释)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必须和资产反向变化,对吧?所以人为的规则:
资产的增加被借记,减少被贷记。
负债的增加记入贷方,减少记入借方。
所有者权益将被更多地贷记,更少地借记。
收入增加了所有者权益,所以它的变化方式与所有者权益相同:增加贷方,减少借方。
成本和费用会减少所有者权益,因此它们的变化方向与所有者相反
借方:银行100万。
贷款:实收资本100万元。
3.公司本月赊销收入100元,对应成本80元。
借:应收账款100
信用:营业收入的100%
借方:营业成本80
贷:库存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