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坏账准备,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很困惑。我该怎么办?我真的想不通!
坏账准备什么时候计提?
怎么撤?
什么时候可以注销?
别急别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冷门的会计科目。
定义
坏账准备,顾名思义,就是为可能出现的坏账做准备。
【可能坏账】一般指各种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无论能否收回,只要在年末(通常是资产负债表日)没有收回,都要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资金作为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述很官方,很难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
例如
某公司20x7有一笔100万的应收账款,到年末还没有收回,所以年末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假设5)计提坏账准备,作为管理费用计入:
100*5=5(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
贷款:坏账准备5万。
到了20x8年,100万的账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1.应收账款的全额回收
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银行100万。
贷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100万。
同时,之前计提的坏账准备是不必要的,需要冲减更多计提的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坏账准备5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
2.应收账款部分收回,假设收回8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银行80万。
贷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80万。
20x8年末计算坏账准备时,会根据新的坏账重新计提。
(100-80)*5=1(万)
少于第一笔坏账准备。
5-1=4(万)
你需要把多出来的4万写回去
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资产减值损失4万。
贷款:坏账准备4万。
3.确认发生了30万坏账,无法收回。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坏账了,已经计提的坏账准备应该核销,其他已经计提较少的坏账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少收的坏账30-5=25(万)。
贷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50,000.
借方:资产减值损失25万元。
贷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250,000.
4.(3)收回已确认核销的坏账10万。
应进行以下会计分录:
借方:银行10万元。
借款: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10万元。
借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10万元。
贷款:坏账10万。
20x8期末重新计提坏账准备后,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产减值损失和坏账准备科目。
规定
按照什么方法,什么比例,其实企业自己可以规定,但是通常使用的,基本上是以下四种计提方法:
01余额百分比法
主要是按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本文上面的例子采用的是“余额百分比”法,比例设为5。年末根据应收账款余额计算坏账准备,然后进行调整。
具体方法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2.未来计提坏账准备: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或-)坏账准备科目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02老化方法
主要是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设置梯度比例进行计算。本文中的上述例子属于短期应收账款。当应收账款账龄达到一定期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全额坏账准备。
具体方法如下:
1.规定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或赊销)总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04特定识别方法
根据每笔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坏账损失的估计,并逐一计算坏账准备。未收资金多的时候,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对于专项资金和重大应收款项,一般采用个别认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