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学的课,这学期用的是市场上的财务报告,差点忘了。我们总结一下。
损益表
借贷法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语的“debito/credito”变成了“debit/credit”,然后日语变成了“Debit/Loan”,最后汉语变成了“Debit/Loan”。在这里,“借”只是借的意思,“贷”只是借的意思。“我借钱”一定是我拿钱,“我借钱”一定是我赔钱。
很好理解:资产=负债的所有者权益。
资产增加(企业获得资产)是输入(借方),资产减少(企业损失资产)是输出(贷方)。
负债(企业发行的债券)的增加是贷方,负债(企业回购的债券)的减少是借方。
会计规定:利润=收入-费用(利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负债。
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和转售的减少均应记入所有此类账户的借方。
为什么要把成本的增加记入借方?因为费用发生时,可以短时间视为短期资产,如购买的办公消耗品(文具、纸巾、咖啡等。).
任何资产和费用的减少或转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收入的增加都应记入所有此类账户。
弹性记忆:左边两个增加记贷款,减少记贷款;右边的刚好相反。
一家工厂用1000万现金买了原材料,又拿到2000万融资。
会计分录:
想法:现金(资产)——减少信用额度。
原材料(资产)-添加、记录和借用
现金(资产)-增加借方和贷方
融资(所有者权益)-增信。
分录:借:原材料1000W。
贷款:现金1000W
借:现金2000W
贷款:所有者权益2000W
t型账户(左借右贷)
现金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