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原中国三甲会计师事务所技术部高级经理,资深会计专家。后续总会给你带来高质量的会计,专业文章,问答互动。欢迎关注他的。
【例】A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A公司从二级市场以公允价值回购A公司股票,授予自愿参与计划的员工。授予价格为授予日股票的公允价值,激励对象在A公司任职满三年后可一次性解锁授予的股票。同时,股权激励计划规定,A公司控股股东应当弥补解锁日前股价变动造成的损失,即A公司股价上涨的收益归员工所有,A公司股价下跌的损失由A公司控股股东承担,并以现金支付。
本案中,A公司控股股东承担A公司员工股价下跌造成的损失,属于企业集团与员工之间的交易;交易安排要求员工连续三年为公司提供服务才能获得收益(享受股票升值收益,不承担贬值损失),因此交易以获得员工服务为目的;交易的对价与公司股票的未来价值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次交易符合股份支付的定义,适用股份支付标准。控股股东交付的现金金额与A公司股价下行风险相关,本次股份支付属于为获得服务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现金的交易。在控股股东的合并报表中,该交易应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A公司作为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应当将本次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 号——股份支付》第2、5、6、11、12和13条;《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 号》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181页。
谈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就这个案例谈四个方面。
一、大股东员工持股计划为什么构成股份支付?
二、自下而上持股计划的股份支付型
三、底层持股计划中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如何计量?
四、底层持股计划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及实例
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在案例中已经提到,感受会为大家深入探讨。第三点和第四点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部分
大股东员工持股计划为什么构成股份支付?
本案中,A公司将其从二级市场回购的自有股份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授予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从该行为来看,双方是平等交易,没有经济利益流入员工,不构成“支付行为”,因此不构成股份支付。
但由于股权激励计划还规定,A公司股价下跌造成的损失由A公司控股股东承担,即大股东将在解锁日前弥补员工股价变动造成的损失,员工可以单方面享受A公司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因此大股东实际上是将经济利益转移给员工,形成了“支付行为”。
那么,在这份股权激励计划中,大股东承担的是基于子公司股票价值下跌风险而确定的负债,所以符合“股份形式”。
最后,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是交换员工的服务,因此也符合“目的是为企业交换服务”的条件。
感情在本文第一条总结,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构成股份支付。
为没有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放下链接。
从未逝去的情怀:会计师股份支付准则应用案例:——判断是否构成股份支付的三个根本条件
自从学会了在文章中放链接,就可以多为以前的文章做广告了。
第二部分
分享支付类型的全包
企业集团中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交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打算下次就这个问题和你深入交流我的经验。这一次,我们将继续谈论这个案例。
我们知道,股份支付分为“股权结算”和“现金结算”两种。
对于结算企业,解释中提到:结算企业以自有权益工具结算的,应当将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此外,应将其视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案例中,大股东以现金方式向员工支付其股票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是以自己的权益工具结算支付,因此大股东的单一报表和合并报表应按照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核算。这个应该很好理解。
对于接受服务的企业,《说明》中提到,接受服务的企业没有结算义务或者被授予自有权益工具的,股份支付交易应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案例中,接受服务的企业A公司没有结算义务,股份支付交易应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那为什么没有结算义务,就一定是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呢?
你可以用排斥的思维来理解这种安排。
对于部分股份支付,可能导致主体形成一项负债(如本案例中的大股东),该负债在初始确认后,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计量,最终支付金额为其实际负债金额(最终公允价值)。
这种支付是基于“现金结算”的股份。
对于股份支付,在确认股份支付时,不存在该负债(如本案中的A公司无结算义务)。自然不是现金为主的股份支付,而是股权为主的股份支付。
我们再来说说同理,如果接受服务的企业将自己的权益工具授予员工,也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不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因为不会形成负债。
第三部分
底层持股计划中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如何计量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获得了A公司的股份,三年解锁期到期时,股价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
大股东的承诺实际上是A公司在授予员工股票时,给了他们一个看跌期权,即员工有权在三年解锁期到期时,以授予日的市场价卖出自己的股票,无论当时股票的市场价有多低。
因此,本次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就是本次三年期看跌期权的价值,实践中可以用BS模型计量。
崇拜万能的计量股份支付公允价值的BS模型。
值得提醒的是,大股东应在等待期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计量相应认沽期权的价值,并相应调整股份支付金额。
对于A公司来说,因为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所以只需要在等待期内按照授予日计算的股份支付金额进行摊销即可。
为什么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计量金额要在等待期内更新,而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在授予日确认后在等待期内保持不变?
欢迎参考之前关于感情的文章。
从未逝去的情怀: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后续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为何不同?
第四部分
自下而上持股计划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及实例
本次会计处理,我们将从单一大股东、A公司、大股东合并三个方面详细告诉你(假设所有激励对象的业绩条件、服务期限条件预计都达到并实际实现)。
我们假设该股在授予日支付的公允价值总额按BS模型计算为360万元。
一、大股东单体的会计处理
(1)授予日不进行会计处理。
(2)在等待期的第一个月结束时。
在资产负债表日,再次使用BS模型计算2年11个月后认沽期权的总公允价值(实际操作中是否真的需要每个月重新计算认沽期权的公允价值由你自己决定,请自行考虑),假设为324万元,分36个月摊销,每月为9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9万。
贷款:其他非流动负债9万。
借款人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大股东承担本应由A公司自己承担的员工薪酬激励费用,视为对A公司的增资和投资.
因为大股东需要用现金支付股价下跌的底部损失(现金结算),所以出借人要做负债,然后再考虑流动性。个人认为可以呈现为其他非流动负债。
(2)在等待期的第二个月结束时。
资产负债表日,再次使用BS模型,假设两年零10个月后认沽期权的公允价值总额为306万元,按照36个月分两个月摊销到17万元。上月底已摊销9元,本月应摊销8万元。
会计分录与第一个月相同,省略。
(三)等待期的最后一个月
假设前35个月,按照BS模型,估计股价已经摊销到300万元的底部。按照最终结算日的股价计算,实际大股东的最终股价义务为28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000
其他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300万
贷:其他应付款280万。
(四)实际支付时
借:其他应付款280万。
贷款:银行存款280万。
二、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1)授予日不进行会计处理。
按照BS模型,该股在授予日支付的公允价值总额为360万元。
(2)36个月等待期内的每个月。
假设所有被激励对象都是经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管理费10万。
贷款:资本公积10万。
该分录的借方与一般的股份支付相同,是公司应自行承担的员工薪酬激励支出,但贷方的含义与一般的股份支付不同(虽然科目均为资本公积),对应的是大股东借款人在等待期间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钉钉公司接受大股东投资但不计入实收资本的部分。
因为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所以36个月等待期内的每月股份支付金额是根据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确定的,不会发生变化。
三、大股东合并的会计处理
从大股东合并的角度来看,本次股份支付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待期间,会计分录的借方为甲公司的借方(管理费),贷方为贷方(其他非流动负债等。)的大股东单期报表,金额与大股东单期摊销相同。
以上应该把“底层大股东”的员工持股计划所涉及的股份支付问题完全说清楚了。这周我码了三千多字(哭)。期待大家的支持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