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仅供自己学习,不建议作为参考,可能有误】
一.形式
无偿拨款、退税、财政贴息、无偿赠送非货币资产。
简易考点:
1.直接减、免、增扣税项等。不涉及直接转移资产,不属于补贴。
2.增值税出口退税不是补贴。
3.一个特例:一般纳税人加工企业雇用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增值税定额扣除。减少的税款按补贴标准处理,D: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税款抵扣)C:其他收入。
4.增值税[按需退还]是政府补贴。
二、基本特征
免费
易考点:政府的经济资源是【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对价】和【对价的组成部分】,与企业的【销售商品和服务】活动密切相关,不计入政府补助。收到的补贴按[收入]原则处理。
第三,分类
1.资产相关性
2.收入相关性
四。确认
1.能满足条件,收到手。
2.应收款项在尚未收到,但符合要求且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时确认。[其他应收款]
动词(verb的缩写)治疗方法
1.总额法:不扣除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费用,但单独确认一项收入。[递延收入]
2.净额法:扣除资产的帐面价格或成本。
易考点: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用【总额法】。
具体原则:
1.与日常活动相关:计入【其他收入】或冲减相关【成本】。
2.与日常活动无关: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抵消相关[损失]
六、会计分录
[资产相关]
1.一次付清法:
领取补贴时:
d:银行存款/相关资产
c:递延收入
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分期转入损益:
d:递延收入
c:其他收入/营业外收入
资产提前处置:
d:固定资产清理
累积折旧
c:固定资产
d:递延收入(余额)
营业外支出(后向拥挤)
C:固定资产清理
易错点:收到补助时,资产尚未建造,先确认为递延收入。资产准备好后,进行折旧摊销,然后分期转入收益;收到补助时,资产已经摊销一段时间,在剩余使用寿命内分期转入收益;如果资产发生减值,递延收益的摊销额不受影响;资产提前处置,剩余递延收益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资产分类为持有待售,递延收益余额将一次性减少。
2.净额法:
收到补助时,如果没有建造资产,先确认递延收入,待建造资产后再冲减账面价格:
D:银行存款/相关资产C:递延收益D:递延收益C:固定资产。
收到补贴时,资产已经存在,直接降低账户价格:
d:银行存款/相关资产C:固定资产
[与收入相关]
1.总额法:计入[其他收入]或[营业外收入]
银行存款
丙:其他收入
2.净额法:抵销相关的[成本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银行存款
管理费用
举两个容易测试的例子:
1.它用于补偿未来期间的相关成本或损失。领取补贴时,判断是否能满足条件。暂时不能满足条件的,先计入【其他应付款】,待满足确认条件时再转入【递延收益】;在收到时能够满足条件的,当期确认递延收入。
银行存款
丙:其他应付款
d:其他应付款
c:递延收入
2.用于补偿已经发生的相关成本或损失,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和费用。
银行存款
丙:其他收入
获得重大自然灾害补助:
银行存款
c:营业外收入
3.当企业确认满足条件,可以收到货款,但在实际收到货款之前,先计入【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收款
c:生产成本
银行存款
c:其他应收款
七、补贴予以返还。
1.如果账面价格为o
将固定资产原值调整为100,折旧5年后,100/10*5=50,账面价格仍为50;要冲销的固定资产原值200,已经折旧200/10*5=100,账面价格还是100。
领取补贴时:
固定资产300
银行存款100元
其他收入200
要返回200:
d:固定资产100(补贴形成的资产余额)
累计折旧100(补贴形成的资产累计折旧额可以向后挤压)
银行存款200元
2.如果在采用初始总额法时,将固定资产原值和补助分开处理,则剩余的【递延收益】将被冲减,递延收益与待退补助的差额计入【其他收益】,因为当时分期冲减的递延收益转入其他收益。
领取补贴时:
银行存款200英镑
c:递延收入200。
在后期转售递延收入时:
递延收入50
c:其他收入50
要返回200:
d:递延收入150(余额)
其他收入50(反向挤压)
银行存款200元
八:贷款贴息
1.政府给【贷款银行】贴息资金,企业实际上并没有收到钱,所以银行收取的利息肯定是低于市场利率的,因为少收的利率是政府直接贴给银行的。
核算逻辑:企业虽然没有直接拿到折扣,但却是实际领取者,补贴体现为少付利息。这部分利息在期初贷记【递延收益】,对应【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借方,递延收益在以后各期摊销,增加长期借款-利息调整。期末,递延收益贷款全部转为长期贷款,长期贷款账面价值=应偿还银行本金。
假设你从银行贷款100万,期限2年,每月付息,到期还本。市场利率是9,因为政府补贴直接拨付给银行,所以银行给企业的利率是3,优惠利率部分就是政府贴息补贴。
月利率=3/12=0.25,月银行利息=100万* 0.25=2500元,期初长期借款-本金=2500(P/A,0.25,24)100万* (P/F,0.25,24)=8905550。100万-890554=109446元为递延收益,即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开口:
d:银行存款100万元。
长期贷款利息调整109446
丙:长期借款-本金100万元
递延收入109446
每期递延收入的摊销:
一期:890,554 * 9/12=6679元,其中2500元为支付银行利息,6679-2500=4179元为政府贴息,即递延收益,需要转入长期贷款。
在建工程2500
c:应付利息是2500。
d:递延收入4179
c:长期贷款利息调整4179
【长期借款】摊销至最后一次还款时账面价值=890,554,109,446=1,000,000元。
d:长期贷款-本金890554
-利息调整109446
银行存款100万元。
2.政府会直接给【企业】贴息,先按照市场利率计算利息支付给银行,然后政府再计算贴息金额给企业。
核算逻辑:长期借款账面价值不进行利息贴现调整,长期借款期初账面价值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政府利息贴现冲减各期利息支付对应的费用。
d:银行100万。
丙:长期贷款——本金100万。
第一笔利息支付:100 * 9/12=7500元,其中100 * 3/12=2500元由企业承担,5000元由政府折价支付给企业。
在建工程7500
应付利息是7500。
d:其他应收款5000元(政府要偿还企业的贴现)。
c:在建工程5000
九、损益表显示
1.[其他收入]项目在[营业利润]项目之上,与[其他业务收入]地位相同。
2 .与日常活动无关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3.成本降低,在各种成本项目中是看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