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库存,管理不善会使材料库存受损。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会计分录应如何处理?
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会计分录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款: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管理费用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什么是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属于资产类。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确认的各种财产清查损益和毁损的价值,通过“待处理财产损失和溢余”科目核算。运输途中材料的非正常短缺和损失也在本科目核算。如果企业有固定资产盘盈,应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中记为以前差错。企业的财产损益,应查明原因,在最终结算之前,经过处理,本科目不应有余额。
待处理财产损失和溢余的主要会计处理包括: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库存损失、受损材料、成品、商品等。固定资产盘亏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科目;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的购销差异)。涉及增值税的,也要相应处理。毁损、灭失的资产按管理权限报批时,按残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金或过失赔偿金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根据借方余额借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固定资产以外的剩余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收入”科目。固定资产以外的剩余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收入”科目。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接受捐赠、股本溢价和法定财产重估增值而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的会计分录应如何做?
资本公积会计分录
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时:
借方:固定资产/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其他应收款等。
贷款: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与权益类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款:银行存款等。
3.经股东会或类似机构决议,企业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贷款:实收资本/股本
4.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发生其他变化时,企业应当计算其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贷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
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从投资者处实际收到的资本。实收资本按投资形式可分为实物、无形资产和货币资金。
2.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企业的、所有权属于投资者的、投资额超过法定资本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