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指定分摊和协议分摊受抚养人之间差异的税法实践。文章为您详细介绍了会计从业人员和税务师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关于被抚养人指定分摊和约定分摊的区别的相关财税知识。我们坚信,我们只能帮助您解决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被抚养人之间的差额这一财税实际问题。
不太了解被抚养人指定分摊和约定分摊的区别也没关系。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指定分摊和协议分摊受抚养人之间的差异
1.顾名思义,被赡养人指定的分摊,就是父母为子女指定的分摊比例。
2.当赡养人同意分摊时,表示分摊比例由子女之间协商。
纳税人赡养一个或者多个被赡养人的扶养费,按照下列标准统一扣除:
(一)纳税人是独生子女的,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征收;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由纳税人及其兄弟姐妹共同分担,每人分担的数额不得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平分,也可以由赡养人约定,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约定或指定分配的,必须签订当面分配协议,指定分配优先于约定分配。具体分摊方式和金额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改变。
这里说的是:由赡养人平分或约定,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都是扣除维修费用。只是分配方式的确认人不同而已。平均分摊或协议分摊:即抚养费在附加扣税中的金额或比例由子女自行协商。
如何理解新个税中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指定分配和平均分配
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非独生子女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共同承担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分担方式包括平均分担、被赡养人指定分担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担。具体理解如下:
1。不考虑兄弟姐妹人数,其兄弟姐妹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总额为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
2。一个兄弟姐妹的最高份额为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3。采用指定或约定分配方式的,应当签订面积分配协议。
4。指定分配与约定分配不一致的,以指定分配为准。
5。赡养两个及以上老人的纳税人,不会按照老人人数进行两次扣除,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无论老人有多少,每年只能扣除24000元(每月2000元);
6。具体分配办法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以上是关于被抚养人指定分摊和约定分摊的区别。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更多分摊相关文章,请持续关注会计实务网。
以上是所有关于《被赡养人指定分摊和约定分摊的区别》的学习资料。会计行业的朋友在工作过程和学习考核中遇到一些与“指定分摊和约定分摊被抚养人的差额”相关的财税问题。请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