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盆景的制作与维护
熊泽平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具有自然韵味的东方艺术之一,也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每个地区的盆景造型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传统。:介绍了四川竹石盆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竹石盆景的选择、制作和养护,并对发展竹石盆景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具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中国各个地区的盆景造型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传统。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川式盆景有自己的造型艺术风格,其中竹石盆景是川式盆景的一大创新。竹石盆景的选择、制作和养护都有特殊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川味盆景中的竹石盆景需要更高更好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交流和探索。
1四川竹石盆景的发展
在早期,四川盆景的代表人物陈玉珊、李忠禹、黄锡澄、陈思福等都常用竹子作为盆景的材料。新中国成立10周年(1959年),成都金铜雕刻大师蒋创作了第一批竹石盆景。姜在制作了一个竹石盆景,名为《写意》。它的原料是朱和沙石。这幅作品于1979年在北海公园举行的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中获奖。
成都望江塔公园是中国最早采集竹种的专业公园,人工栽培历史最长,种类最丰富,竹种变异多。20,望江塔公园正式授牌为竹子栽培品种注册园(成都)。凭借望江塔公园丰富的竹种资源,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园盆景技术人员就开始种植、研究、矮化、驯化、培育竹种,并广泛应用于盆景生产。1979年,成都望江楼公园工人唐来春制作的《玲珑潇洒各有枝》(图一)获全国盆景展金奖。随后,公园盆景技术人员利用不同的竹类植物制作了大量的竹石盆景产品,在全国盆景展上多次获奖,形成了成都望江塔公园独特的盆景风格特色。
邹秋华,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成都望江塔公园盆景技师,一直从事园林绿化和盆景艺术制作。邹秋华在充分利用竹子资源方面独辟蹊径,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竹石盆景。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气势和神韵,逐渐形成了“险峻秀丽、典雅别致”的艺术风格,成为四川竹石盆景风格的代表。代表作品有《龙龙咆哮》(图二)、《崔盖》、《千佛朝圣》、《乡愁》等。
2竹石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2.1生产设备的选择
在竹子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竹子品种的驯化,以扦插和亚植为主,控制水分和养分进行矮化。其次,突出观赏价值,如选择箬竹为观叶竹,油竹为梗竹,甜竹为残竹等。选择观赏价值强的竹子进行栽培利用。
石材的选择也是不拘一格,有龟石、沙石、钟乳石、云母石、河卵石、太湖石、黄石等。容器的选择有琉璃陶瓷盆、大理石盆等。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展示竹石盆景中的竹元素,
大力弘扬竹文化,成都望江塔公园大胆尝试用竹子制作竹石盆景盆(图3),初见成效。其他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如铁锹、石材切割机、树枝剪刀等。)和其他辅助材料(如水泥、河沙、苔藓、营养土等。).
2.2竹石盆景制作流程
概念和组成
盆景的立意要求新颖、巧妙、思维灵活、典雅、境界高、有独创性。在布局上,可以“因地制宜(景区)”,组织清晰,顾全大局,整体协调统一。在构图上,讲究形式清晰、得体、创意佳,常采用不对称平衡构图。在形式结构上,形式美表现在比例、尺度、节奏、韵律、不对称平衡、多样统一,讲究形式与形式的统一,作品的形式适合表现山水。
在结构处理上,要求主客分明,主体突出,有明显的视觉焦点(中心),结构完整,无缺损,体系完整,结构构件恰到好处,无冗余。在景观效果上,要注意景观的逼真性(景观就像被缩小了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性(景观充满变化,景观效果多样化)、和谐性(场景之间没有冲突,但有相似之处,期待联系)。在意境和情感上,讲究情景交融、想象交融、形神兼备;内势收放自如,动静结合;是生活中的诗意和趣味。
2.2.2选择盆景盆。
盆的大小取决于竹子的大小,要适中。如果盆太大,水太多,植物就长不好,容易发生根腐病。考虑到画面的构图,盆的大小也要和植物协调。
2.2.3营养土制备
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它不仅是固定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支持物,而且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水分和空气。选择肥沃、无虫害、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使用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包括日光消毒、加热消毒和化学消毒。
上部盆地
上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竹子上盆时,要注意保证竹子长势良好;石材搭配,根据构思和成分来调整石材,分为初步搭配、切割、粘接步骤;植物修剪建模;铺青苔,注意土与石的连接;浇水,盆景做好后第一次浇水;清洗脸盆。
盆景加工过程中,锯、凿、拼接、组合、胶合等技术操作要精细,景观效果要自然,注意掩盖人工痕迹。
2.2.5盆景命名
名称应指出盆景景观的主题,用词简练,言简意赅,易读易记。在效果上,它注重高雅的格调,体现健康积极的思想意识;含蓄,能引导想象;形象化,具有具体可感的感性特征。
2.3竹石盆景的养护
竹石盆景的日常养护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1)修剪。修剪病虫害枝叶和枯黄叶片;根据立意和构图,如果层次太密,可以适当修剪。
2)水。平时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要积水;夏季早晚浇水,喷叶面水;冬天减少浇水次数。
3)受精。夏季生长季,宜勤施薄肥,以水肥烂饼为佳;肥料中可加入少量硫酸亚铁,使竹叶变绿。
4)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竹蚜、竹蚧虫、竹卷叶螟;使用敌杀、毒枪、快速扑杀、蛰刺等进行防控。
3发展竹石盆景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盆景作为美化居室、陶冶性情的高雅艺术品已走进千家万户[1],竹石盆景因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目的,
对竹石盆景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3.1坚持继承和创新
古为今用。盆景艺术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洋为中用。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四川盆景要创新发展,要创造一代风流,单纯依靠传统的东西走向世界,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西方盆栽的先进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先进技术,比如西方盆栽中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外一切有益于四川竹石盆景发展的新技术,都要学习、消化、揉合到四川竹石盆景中,成为健康生长的营养。只有这样,川派盆景中的竹石盆景才能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成为川派盆景的奇葩,永葆其精彩的青春。此外,要经常组织团队参加国内外盆景展览,总结提炼,多出一些关于四川盆景竹石盆景的报刊,提高竹石盆景理论意识,进一步开展竹石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
3.2了解和理解竹文化
竹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竹石盆景的发展需要对竹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栽培和利用竹子的国家。竹子的诚实、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直爽向外学习、不屈不挠的毅力,早已成为民族高尚品格的象征。竹石盆景应在传统盆景制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不仅要在选材上下功夫,更要对竹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外形美观、艺术表现力真实、能独立表达竹子谦和典雅的特点和高尚品德的盆景。竹石盆景的研发必须高于生活,竹石盆景才能在四川盆景中脱颖而出[3]。
四川成都已成功举办第20届竹文化节,为弘扬竹文化的历史使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节期间竹石盆景的成功展出,既是盆景艺术的展示,也是对竹文化的弘扬[4]。
3.3研究和探索
竹石盆景作为四川盆景的创新,只有研究其深层的内在本质内核,把握其艺术发展规律,才能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竹石盆景的探索上,不能只停留在四川,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寻找发展的机会。如对各种珍稀、奇花异草竹的应用,要引进国外品种,驯化、矮化,以适应竹石盆景的发展,特别是在观赏竹的研究和探索上。
3.4交流和发展
四川竹石盆景艺术作品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建议将竹石盆景商业化。商品意味着交流,交流意味着竞争,竞争意味着发展。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在开发规格上,坚持大中小微盆景合作,以中小型为主。在竹类品种的造型上,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奇、奇、古、怪的造型,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在发展盆景艺术的同时,要注意融入内涵深远的竹文化。在制作方法上,竹石盆景要坚持基地化、工厂化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批量生产,精心培育,提高竞争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