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15个职业中有一部分已经被淘汰了,比如打字员等等。第四名是会计。为什么?
人工智能是最适合计算、归纳和应用的技术。据预测,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岗位,大部分会计岗位将被取代。
目前,美国、德国和中国都开发出了财务机器人,类似于计算机,可以完成发票查扣、自助开票、交易结转、对账等工作,将财务人员从大量复杂、同质的财务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率低,使过去“一分钱逼死会计”的现象不复存在。
更重要的是,智能财务机器人阅读和抓取单据的速度快、效率高,几分钟就能完成一项普通会计需要3-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基本财务工作。告诉我,这有多厉害?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专家认为,如果本科专业不思进取,仍然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培养专业学生,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先淘汰专业,再淘汰会计专业。
虽然人工智能的普及将在未来迅速取代会计的基本手工工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工作需要人的主观权衡、自由裁量和判断,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思考自己应该具备哪些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新形势下职业道路上的升级转型。
比如人工智能财务虽然高效便捷,可以用预先设定的标准和流程来处理工作,但是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客观的数据收集和计量。除了标准化的流程,相当一部分工作必须基于会计工作者的主观经验积累和职业直觉判断,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再比如,会计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帮助决策。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运营的“中枢神经”,必须有全局观,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宏观经济,看整个行业的动态和发展前景,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必须熟悉行业和单位的业务,保持单位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和有效运作,权衡利弊,从而有助于管理好整个企业。
目前人工智能财务只能覆盖会计的部分基础工作。在这方面,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高端会计人才。
现有的本科课程侧重于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对管理会计的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上,只专注于各种科目、计量方法、会计分录、对账等基础会计,而这恰好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相反,作为未来会计发展大方向的管理会计和模块设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会计领域未来岗位分布的巨大变化,基础会计工作将被大量取代。
因此,建议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重视代表会计未来发展方向的管理会计,让学生接触会计的模块设计、工作流程和标准,实现从教授普通会计向培养高科技管理会计人才的转变。
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合格的专业本科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目前的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如情商、领导力、决策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些
《冷四说人文教育》也提出高校要重视情商和价值观教育。说到底,人工智能是人定的。虽然绝对客观,但缺乏“尺度”和“温度”。会计不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企业价值管理的艺术。高校的使命不仅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更要培养情智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情商高,价值体系正确完整的会计,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甚至领导社会。
可喜的是,一些高校在本科专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校从企业对大数据的根本需求出发,将传统理论与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与实践、大数据财务管理、财务综合模型等前沿科技课程,构建行业领先的多维立体专业知识体系。
一些高校确定专业学生掌握“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基础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既能接受传统会计基础知识教育,又能接受会计、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互联网”背景下解决大数据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更令人欣慰的是,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总之,《冷四说人文教育》认为本科专业应该这样做:——重视新时代学生综合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注重情商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本科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