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规模退税政策。具体政策可以在我的主页上找到。今天,我想和你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退税如何处理,一个是退税政策是否属于税收优惠。
留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销项税大于进项税,即销售金额大于进货金额,那么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就是企业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
企业在发展初期或产品开发阶段,由于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的过度投入,企业的进项税可能大于销售税,投入大于产出的部分为免税额,可以留到下期抵扣。如果免税额长期积累,没有足够的产量抵扣,企业的这部分免税额就相当于一直被财政占用。现在退税政策出台,企业的现金流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留存退税的是税务机关占用的企业资金。说到底还是企业自己的钱。现在只是税务部门把这部分企业自己的钱推给企业。所以企业收到这部分钱,就应该抵扣进项税或者转出。
因此,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退税的增值税贷项
贷:应交税费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当收到退税时,
借方:银行存款
贷项:其他应收款-增值税贷项和退税
免税额是税收优惠吗?
其实从上面的会计分录可以看出,退税其实是企业自己的投入或者企业自己的钱,并不是国家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企业。因此,退税退回的钱不是企业收入,不能计入营业外收入,与企业享受按需退税、先退(还)款的政策完全不同。
以企业的立即收回政策为例,会计分录如下:
按要求提取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即期退税
贷款: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收到的退税:
借方:银行存款
贷款:其他应收款-即期退税
这里可以看到,按需退税计入营业外收入,是企业的一项额外收入,属于政府补贴,而不是企业拿回自有资金。
退税可以和按需退税同时享受吗?
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在此退税政策中,第十条表述为:
10.自2019年4月1日起已取得退税的纳税人,不得再办理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纳税人可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在2022年10月31日前一次性全部退税后,按规定实行先征后退(退税)。
自2019年4月1日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退税)政策的纳税人,可在2022年10月31日前将已退税款全部征退后,按规定申请退税。
我们可以看到,在政策层面,企业是不允许同时享受留税退税、按需退税、按需退(退)税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享受。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判断,选择最有力度的政策让自己享受。保留税退税的会计分录
当增值税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时,不足部分可结转下期进一步抵扣。结转下期进一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增值税留抵。国家特别规定应结转下期的增值税留抵退税为增值税留抵退税。显然,增值税免税额的退还不是一个政府行为
所有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输电、供电)的电网企业。
所以对于退还增值税免税额的会计处理,是这样的。
1.进项税
借: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
2.销项税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收账款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结转下期免税额或免税的会计处理?
答案:第一种情况,会计分录:
借:领取9万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国内货物出口退税)4万元。
贷款应交税费33,360-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30,000。
在第二种情况下,会计分录:
借:领取13万出口退税。
贷款应交税费33,360-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30,000。
剔除当月退税金额,还有一万元的残税,这一万元不需要任何处理。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不需要做最后的结转,只需要做上面的分录即可。下月申报纳税时,在主表中填写本月应收出口退税金额即可。
保留税退税的会计分录。通过乐嘉的学习,我们已经回答了留抵税退税如何记账的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窗口和有经验的会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