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实务科目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少接触到合并报表的编制过程,二是合并报表的编制思路与个别报表的编制思路不一致。合并报表很多。对于考试,不考察合并报表的整个编制过程,主要考察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的过程。
合并报表一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合并报表的范围;合并报表的编制时间;编制合并报表的程序;合并报表抵销分录调整的编制框架;特定类型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
怎么记?
1.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
控制(对子公司的投资)
2.编制合并报表的时间
合并日期或收购日期;合并日期后(购买日期后)每年的资产负债表日期。
3.编制合并报表的程序
(1)建立空白工作底稿;
(2)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数据录入合并工作底稿,计算总数;
(3)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和抵销分录;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
(5)按合并数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4.合并报表中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框架
5.特定类型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日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0调整1抵销):
偏移条目: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缴入盈余
其他综合收益
功能过剩
未分配利润
贷款: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注:收回子公司留存收益(每年要求)
借方:资本公积(限于资本溢价或股权溢价的贷方余额)
贷款:盈余公积[子公司盈余公积母公司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报表调整和抵销分录的编制(内部交易1次调整和3次支付的抵销分别说明):
调整分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3补1调)
偏移条目:
(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第二个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内部交易的1次调整和3次抵销分别说明):
调整分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3补1调,抄上年再做本年)
偏移条目:
不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购买日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1次调整1次抵销):
调整分录:(以固定资产为例)
将子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原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原价[增值评估部分]
贷款:资本公积
偏移条目: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调整金额]
其他综合收益
功能过剩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余额)
贷款: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提示]
A.合并商誉=合并成本-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考虑所得税后)
B.存在信用差额的,应当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但是,因为在购买日不需要合并损益表,所以差额反映在合并损益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