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换如何进行会计分录?
答案:1。税费处理:
1.一般会在题目中给出,交换双方是一般纳税人。即使不给出增值税税率,也会默认为17。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双方交换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双方均作为销售处理,以公允价值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3.税费的计算以交换产品的公允价值乘以17作为应缴纳的增值税。
二、会计分录
涉及的溢价占交换资产最高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体的会计分录有:
1、在库存商品中。
借:原材料(交换日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银行存款(已收保费)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存货产品在交易日的公允价值,即市场价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银行存款(已付保费)
(注:具体银行存款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取决于企业是否已支付或收到保费。)
并行结转成本: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以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账面余额)
2、在原材料的方
借方:库存商品(交换日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银行存款(已收保费)
贷款: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即市场售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银行存款(已付保费)
(注:具体银行存款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取决于企业是否已支付或收到保费。)
并行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以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款:原材料(账面余额)
商品交换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阶段:物物交换。公式化为:商品——商品。
商品交换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商品——普遍等价物——商品”。但在这个阶段,普遍等价只限于某个地区或民族(因此,这个阶段的公式可以表述为:商品——不固定,普遍等价商品——”)。
商品交换的第三阶段是货币时代。
制定为“商品——货币——商品”
在第四个历史阶段,商品——硬币——商品。
第五阶段,商品——纸币——商品。
第六个历史阶段:商品——电子货币——商品
商品交换如何进行会计分录?如果准备的以上不能较好的解决你的困惑,唐还准备了多位老会计在线帮你,带着你的疑问一起来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