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是资产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登记为资产
递延所得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是指根据会计准则,根据实际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将某些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或损益项目分摊到后续会计年度的过程中,从而实现费用和收入的逐期确认。递延所得的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利润的征税与会计核算的时机不同而形成的资产。当企业实际已经或可望获得将来的所得,从而在未来可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时,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费用(利润表)
2.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利润的征税与会计核算的时机不同而形成的负债。当企业实际已经或可望在未来发生业务活动而引发将来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时,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费用(利润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 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支付的现金或现有负债,未来可以转化为收益的未实现收入。递延收益主要包括租赁收益、利息收益、资产重估增值等。
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
贷:相关的营业成本或费用(利润表)
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在2021年度购买了一台机器,金额为10,000元,根据公司政策,该机器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在5年内按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折旧金额为2,000元。
在2021年度,会计分录如下:
借:机器(固定资产) 10,000元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0,000元
在2021年度,机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未产生,因此无需进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在2022年度,会计分录如下:
借:折旧费用(利润表) 2,000元
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 2,000元
在2022年度,机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元(2,000元 × 20%)
贷:递延所得税费用(利润表) 400元
在2023、2024、2025年度以及以后的年度,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会计分录。






- 5分钟前学员提问:学会计的基本条件和学历要求?
- 8分钟前学员提问:会计培训班要多少钱一般要学多久
- 9分钟前学员提问:会计实操培训班大概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