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短缺是企业采购商品时实收金额小于应收金额的短缺。一般如何通过待处理的财产损溢的核算来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企业采购商品短缺的会计分录
1.购买材料时
借:在途物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2.当材料入库时
先按实际存储: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3.当报告短缺并等待上级处理时: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借出:在途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
4.查明原因后的后期处理(保险公司赔偿一部分,其余由公司承担):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非业务支出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在途物资是指企业采购的尚未到货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和保管,一般用于商业企业。
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属于资产类,核算企业在盘点过程中已确认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往往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科目。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与上报审批前的资产直接相关,与上报审批后的当期损失和溢余直接相关。
商品损失的会计分录
1.减少相关存货账户金额,使账实相符。并查明原因,报有关领导批准: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
2、根据审批意见进行处理:
借:原材料(仓库中的剩余材料)
其他应收款(责任人应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净亏损)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3.结转成本: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学乐家教育
以上就是企业采购的商品出现短缺时如何进行会计分录的全部内容。更多消息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这篇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