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建新的固定资产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进行核算;在后续持有期间,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一定的计提方法计提折旧。那么具体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价值如何确定,如何记录,后续折旧如何填列分录呢?
固定资产的初始分录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需要根据取得成本进行确认。成本是指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费用,包括直接价、相关税费(进口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运杂费、包装费、安装费、专业服务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固定资产以后发生的费用,如后期使用固定资产的人员培训费等,不计入初始入账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购买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不得抵扣,不得计入成本)
贷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购买待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等。
当达到预设可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融资购买固定资产
如果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超过了正常的信用条件,这在本质上是融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按购买价格的现值计算。实际购买价与现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
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格的现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相当于利息)
贷款:长期应付款(未付本金和利息之和)
此后,在信用期内,利息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借:财务费用
贷款: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每期实际支付价款时:
借方:长期应付款
贷款: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的土地(无形资产)除外。
固定资产折旧按月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下月开始,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折旧仍需当月计提,下月不再提。
企业应当选择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具体条目: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和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销售费用(销售部)
其他业务成本(租赁固定资产)
R amp; amp支出(R amp; ampd部门)等。
贷项:累计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