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出现短缺时,应在实践中设置待处理财产损失和溢余的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分录有哪些?
材料短缺的会计分录
批准前: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款: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
批准后:
属于正常损失、经营不善造成的一般损失和扣除其他科目后的净损失:
借:管理费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因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非常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有一种情况是剩余材料被放入仓库:
借:原材料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是会计上的一个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过程中已确认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查明原因后,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应无余额。
如果找不出原因,年中各月末“待处理财产损失溢余”科目的余额,可根据财产的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其他流动资产”科目中列示。
原材料怎么算?
企业购入并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额。
已验收入库的自制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单位加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