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或物料。那么存货在会计处理上的会计科目是什么呢?
存货的会计科目
存货的会计科目包括在途材料、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存货、发出商品、购销差价、委托加工材料、周转材料企业的包装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存货计价方法有哪些?
存货入账价值:主要包括进价、采购成本、税金等。发出库存的价值确定如下。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假设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消耗,并根据这种假设的存货流通顺序来评估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存货的成本先于后购入存货的成本转出,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到存货时,逐一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金额;发出存货时,应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记录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的发出成本,但比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多,存货单价不稳定,工作量大。
当价格持续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场价,而运送成本较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而会低估企业的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存货的期初余额、本期收到的存货数量和采购成本,计算存货在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价的方法。用于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单价和期末余额,从而得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余额。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入库后立即根据库存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
原始库存的实际成本本次采购的实际成本
原始库存数量当前采购数量
本期库存成本=本期库存数量本次装运前的库存单位成本。
月末存货成本=月末存货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使用移动平均法可以使企业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存货结存情况,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情况更加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大,不适合收发频繁的企业。
4.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LIFO method)是一种假设存货先发出后收到或先消耗后收到,并根据这种假设的存货循环顺序评估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方法。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存货的实际成本。”主要是因为“一流物流”和“末流物流”的区别。
5.个人估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以收到的每批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计算每批存货的成本。也就是说,每批存货发出的成本=该批存货发出的数量x该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工作的目的和宗旨上,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我国绝大多数财务人员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在从事管理会计时,他们必须重视并克服财务会计的思维模式,然后才能从事管理会计。那么如何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呢?
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
第一,交流
任何时候,我们要么“向前看”,要么“向后看”。所谓“向前看”是对未来的展望,“向后看”是对过去的总结。财务会计只处理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所以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管理会计支持决策,决策必须面向未来。事后诸葛亮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管理会计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以下两点可以具体说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思维差异:
(1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需要通过比较得出一些结论。
财务会计是和过去比较,比如把20的财务报表和2013年、2012年的财务报表比较,而管理会计是先制定基于战略的目标或标准,再把实际结果和原来的目标或标准比较。
(2务会计只考虑显性成本(又称会计成本),忽略隐性成本(又称机会成本),而管理会计既考虑显性成本又考虑隐性成本。
前瞻性和回顾性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本质区别。财务人员一定要学会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切换,否则很容易导致思维混乱,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财务会计提供全面的信息,管理会计提供详细的信息。
因为管理会计把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固定成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必须是直接成本),所以能高度反映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该功能使管理会计能够显示单个产品、部门(甚至员工)或客户的财务信息,并可用于模拟不同业务计划的财务结果(如成本-数量-利润)。因此,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对其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这是内部管理者应该使用的管理工具。
因为财务会计只是将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要求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收入和成本的匹配,不能反映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财务会计只适合展示整个公司的综合财务信息。其用户是公司的外部股东、债权人、供应商、股票经纪人和高级经理。它对中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核算方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那么有哪些核算方法呢?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六种,即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平行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和分类法。此外,还有四种辅助方法,即标准成本法、定额法、责任成本核算和联产品、副产品、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变更。在成本会计中,不同的会计实务必须一致,以便每个项目前后的成本数据可以相互比较。
成本核算应遵循哪些原则?
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可靠、相关、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实际成本计价、一致性和重要性原则。
成本核算的要点是什么?
成本核算有三个要点。先确定成本核算的目的,再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因为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最后确定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有两部分,即费用归集分配和产品成本计算。
成本会计程序的步骤是什么?
成本会计程序的步骤如下:
1.审查生产费用。
2、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
3.分配要素费用。
4.分配综合费用。
5.划分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6.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期初和期末除以2是什么原因?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下面就通过给大家算豆子来看看吧。
把开头和结尾除以2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个月的开始和结束用来得到该月的平均值。
据此计算季度平均值:设第一个月(季度初)为A,第一个月末(第二个月初)为B,第二个月末(第三个月初)为C,第三个月末(季度末)为D,则:
季度平均入住率=[(a b)/2 (b c)/2 (c d)/2]/3
简化公式为:
平均季度入住率=(a/2 b c d/2)/3
是期初的平均库存加上期末后的库存数量除以2还是什么?
答:平均库存余额=(库存期初余额,库存期末余额)/2平均库存余额是很多指标计算中经常用到的指标之一。
例如,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反映企业存货的库存时间和转移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平均存款余额=(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2
是平均存货除以销售成本除以存货周转率中的平均存货乘以期初和期末的存货数量除以2还是存货价值?
答:平均存货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占用的存货,即平均占用的存货。计算公式为: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2,数值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得到。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在采购存货、投产和销售回收等各方面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它是销货成本除以平均存货,或存货周转次数的比率,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库存余额
库存周转天数=360/库存周转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