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正常情况下,汇兑损益要每季度处理一次,但现在汇率变化很快,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一般一个月处理一次。
每个月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的汇率是当月记账时使用的汇率,下个月的第一天会有新的汇率。这时候就需要按照新的汇率计算账面上的外币折算成人民币的金额,调整账面数字。调整数字时的差异是汇兑损益。另一种情况,外币换成人民币,差额就是汇兑损益。
将汇兑差额部分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如果计算的汇率大于结汇时的汇率,产生的汇兑差额将作为正数加到借方财务费用中。
如果计算出的汇率小于结汇时的汇率,则由此产生的汇兑差额将计入借方的财务费用为负数。
做进出口的话,最好做一个专门的会计科目,叫汇率差;
如何进行会计分录,调整汇兑损益?
答案:汇兑损益也称汇兑差额,是汇率波动的结果。企业在进行外币交易、汇兑业务、期末账户调整、外币报表折算时,是由于不同币种的汇率核算或同一币种的不同平价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差异。简单来说,汇兑损益就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中,由于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1.收汇时做账;
借:银行存款(外币)
贷款:应收/付款
2.结算的时候已经做了。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贷款:银行存款(外币)
3.此时,外币金额已经与银行账单一致。
4.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收外汇时的汇率和结汇时的汇率不一样,你换的人民币也不一样,所以调整的是
借:财务费用
贷款:银行存款(人民币)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这种差异得失其实在一般企业中是经常发生的,有差异的地方就需要我们做出调整。嗯,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你可以来和我们的老师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