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一,盘盈的处理。企业发生盘盈时,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根据批准后的管理权限,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科目。
第二,存货损失的处理。库存损失或损坏应作为待处理的财产损失和溢余处理。经按管理权限批准后,根据存货损失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处理:因计量收发错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应先扣除剩余物资价值、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赔偿,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存货毁损的,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废料价值)、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赔偿,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例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暴雨损坏一批库存材料,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000元。残料价值追回800元,保险公司赔偿11600元。该企业采购物资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审批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20000。
贷款:原材料2万元
审批处理后:
借:原材料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溢余800
借:其他应收款11600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11600。
借方:营业外支出7600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7600
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及注意事项2012-05-13 09336027336039 |
存货盘亏是指存货盘点后账面余额大于实际余额的情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正常损失外,由于自然灾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毁损,主要包括外购商品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产成品的短缺,税法上称之为“非正常损失”。
存货盘亏是指存货盘点后账面余额大于实际余额的情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正常损失外,由于自然灾害、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商品毁损,主要包括外购商品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产成品的短缺,税法上称之为“非正常损失”。
第一,盘盈的处理。各种材料、成品、库存商品等。企业积压的存货,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第二,存货损失的处理。库存损失或损坏应作为待处理的财产损失和溢余处理。经按管理权限批准后,根据存货损失或毁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处理:因计量收发错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应先扣除剩余物资价值、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赔偿,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存货毁损的,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废料价值)、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赔偿,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A)库存剩余
根据“盘点报告”所列金额,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容器
低价易穿物品
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存货盘盈通常是由于企业日常收发的计量或计算出现误差而造成的。库存过剩可以抵消
借: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额)
对于有存货损失的存货,应根据存货损失的原因进行结转,属于定额内部损失和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中的差错,经批准后转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方:营业外支出——非常亏损。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对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借:管理费
贷: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企业存货的盘点分为定期租赁点和不定期盘点两种,定期盘点一般在月末、季末、年末进行;不定期盘点是指临时盘点和因意外损失、会计交接、存货调价等原因造成的盘点。企业要做好存货盘点,加强管理,防止存货呆滞、积压或毁损。
盘盈、盘亏和盘亏的处理
盘盈盘亏发生时,应记为“待处理财产损失和溢余”。主管部门批准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但是必须在[ff4040]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处理,如果批准的金额与已经处理的金额不同,则进行相应的调整。
1.库存剩余
借方:相关存货账户(计划成本或根据市场价格估计的成本)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在该分录中,在实际成本法下,存货盘盈按照相同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进行核算;在计划成本法下,根据计划成本,通常不会形成“成本差异”。
在批准处置时[/](处置必须在期末之前完成,期末应该是对外报告的日期,因为待处置财产的损失和溢损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款:管理费
超额存货通常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有关,一般由收发计量中的错误或计算引起,所以冲减“管理费用”,[ff4040]不记“营业外收入”。[/](原因不明的“长期现金支付”纯属意外,并非管理水平高的结果,故记为“营业外收入”;而“现金短缺”通常是管理水平缺陷的体现,因此应记为“管理费用”)
2.库存损失和损坏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相关存货账户(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
在本分录中,如果存在存货损失或损坏的存货有进项税,计算基数应为存货损失或损坏的实际成本。当有盘亏的存货按计划成本转出时,月末需要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注意,[ff4040]材料成本差异要按月结转,所以月末因盘亏或毁损而减少的存货要作为发出存货,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要转出[/])。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款: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蓝字,节省红字)
这里有一个计算[ff4040]材料成本差异[/]的窍门。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对应材料采购科目)-计划成本(实际收货数量计划单位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为[ff4040]资产科目[/],计算结果为正,表示应借记。如果期末有余额
由于库存出库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时,不管是正数还是负数,不管借方差异(成本超支)还是贷方差异(节约)。在会计实务中,[ff4040]由出借人[/]统一转出。如果是正的就写正的,如果是负的就写负的,不要分借贷。
材料成本差异是随入库形成的([ff4040]合理损耗必须按实际入库数量记入“材料采购”这一项,而“材料成本差异”是在入库时挤入的,所以不合理损耗不计入“材料采购”,所以不合理损耗与“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无关,所以“材料成本差异”的账面余额(。
存货发出时,发出差异(对应本月发出的计划成本)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账面剩余差异将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期末实际成本。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ff4040] [/]材料成本差异。
在这个公式中,材料成本差异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ff4040】我们不想按照公式(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来,很容易混淆。
[/]
[ff4040](2)处置被批准时[/](处置必须在期末前完成,期末应为对外提交报告的日期,因为待处置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
自然损耗引起的净损耗[ff 4040][/]
借:管理费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2)测量误差和管理不善
借方:管理费用([ff4040]净亏损[/])
其他应收款(过失赔偿和保险公司)
银行存款(残值)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自然灾害造成的。
借方:营业外支出([ff4040]净亏损[/])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这里所指的“[ff4040]净损失[/]”是指扣除责任赔偿(过失赔偿和保险公司赔偿)和剩余物资回收净收入后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溢额”部分。“净亏损”有[ff4040]两个去向[/],其中[ff4040]属于自然灾害等事故造成的净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