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朋友都知道股票,但估计很多人对债券不熟悉。现实中懂理财的朋友应该接触国债。毕竟我国的国债是无风险债券,有国家信誉做后盾,收益稳定可靠,购买国债产生的收益也是免税的。
今天,我们来谈谈债券。对于这个陌生的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学习。
债券也是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它们是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它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债券和公司债券。对于一些细分的债券,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今天的重点是讨论债券的发行、摊销和具体核算。
一、债券发行:
债券的发行分为按面值发行(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简单来说,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即市场利率)时,溢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时,按平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时,称为折价。
有人会问,为什么债券会出现溢价和折价的现象?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买债券,买债券有什么好处。一般作为买债券的投资者,他们就是冲着收益去的,因为他们认为买债券的收益必须高于银行利率,否则没人会买。我们还需要知道两者中哪一个风险更大。当然债券是有风险的,一般银行利率低但风险低。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债券会折价了。上面说的实际利率(市场利率)就跟银行利率一样。如果一个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利率,因为风险本身就高于银行,现在票面利率又低于银行利率,那么这个债券要想卖出,只能折价卖进去,低于实际利率,否则大家都会买。同理,溢价发行也是为了更好地销售债券,因为票面利率制定了比实际利率更高的利率,更有吸引力。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一开始就把票面利率定得很低?折价发行并不比溢价发行更困难。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债券在公司规划资本的时候就已经设定了票面利率,但是实际利率一直在变。真正的债券发行获批后,债券的票面利率会出现高于或低于实际利率的情况。
2.债券摊销: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债券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资产或负债(包括一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各期摊余成本和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即在债券有效期内的每年年末,将债券期初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当期的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再将实际利息费用(或收益)与票面利息费用(或收益)的差额作为当期债券折价的摊销额。债券溢价和折价摊销的计算公式如下:
债券溢价摊销额=面值*票面利率-初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券折价摊销额=初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费用(或收入)的计算公式如下:
溢价发行债券的实际利息支出(或收益)=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溢价摊销额。
折价债券的实际利息支出(或收益)=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债券折价摊销额。
我估计很多人看了上面那段,很抽象。后面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三。债券会计:
例1:某上市公司2019年1月发行的债券,期限5年,面值100,000元,票面利率9,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有效期限为1年
已付利息(2019年7月1日)=面值*票面利率=10万* 9/2=4500元。
债券折价摊销额(2019年7月1日)=(88959.41 * 12-100000 * 9)/2=837.56元。
贴现债券的实际利息费用(2019年7月1日)=(100,000 * 9)/2,837.56=5,337.56元。
发行公司2019年7月1日会计分录:
借方:银行存款88959.4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1040.59
贷款: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借;财务费用5337.56
贷款: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37.56
应付利息4500
借:应付利息4500
贷款:银行存款4500。
其他月份也是如此。
例2:某上市公司2019年1月发行的债券,期限5年,面值10万元,票面利率8,每半年付息一次,实际利率7,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第一年的会计分录?
首先,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说明这个债券是溢价发行的。
债券账面价值=100,000-100,000 * (P/A,7,5)=104,100.2元。
已付利息(2019年7月1日)=面值*票面利率=10万* 8/2=4000元。
债券溢价摊销额(2019年7月1日)=(100000 * 8-104100.2 * 7)/2=356.49元。
溢价债券发行实际利息支出(2019年7月1日)=(100,000 * 8)/2-356.49=3,643.51元。
发行公司2019年7月1日会计分录:
借方:银行存款104,100.2
贷款:应付债券-面值1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100.2
借;财务费用3643.5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56.49
贷款:应付利息4000。
借:应付利息4000。
贷款:银行存款4000元。
其他月份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