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是概述
1、会计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根据报告对象的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和过去的信息)和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和未来的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量保证)。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的功能。
4.核算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本运动(投入-运用-收回还债、纳税和利润分配)。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会计基础)、分期核算、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和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资产=权益(不变金额:资产增减,权益增减:资产权益增加,资产权益减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个方程也是基本方程,静态因子,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个方程,动态因子,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利润表)的依据)。
第二章会计
1.货币和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当地银行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备用金等。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公司债券等。
2.收入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产品或服务对象归集,是客观化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和损益的主要依据。
3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应当用中文写。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也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语言。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主题
1、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
2.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和实用性。
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
4.会计科目(账户)按业务明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根据会计要素的不同,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
5.账户金额四要素及其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经济业务、增减额、余额等。
7.账户分左右两边。哪边增加哪边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一般来说,账户余额是在增加的。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口径相同,性质相同;账户是账户的名称和基础;账户是会计科目的载体和具体应用。无科目,无科目基础,无自由式科目,无科目功能;账号没有结构,账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科目和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作为贷款增加,负债、全部权益、损益(收入)作为贷款增加,作为贷款减少。
4.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科目: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5.借贷法规则:有借必有贷,贷必等额。
6.借贷法试算平衡:金额试算平衡(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所有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和余额试算平衡(所有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不平衡,肯定是错的;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录,遗漏,借用方向,科目)。
7.会计分录是指对一项经济业务事项,表明要借入的账户和账户金额(三要素:账户名称、金额和借入方向)的记录。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贷一贷)和复合分录(一贷多贷,一贷多贷,多贷多贷)。
9.总帐科目和明细帐科目的平行记录要求:同基础、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分类账(总记录业务)控制明细账,明细账(明细记录业务)补充总分类账:总分类账账户金额=总明细账账户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