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财政共享的收入称为分成收入,分为固定比例和总量。那么如何进行分割收益的会计分录呢?薛把资料整理在下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希望能帮到你。请看下面的全文。
付给别人的是佣金、收款、成本等。如果是佣金:
借:银行存款销售费用——奖金或佣金(员工是奖金而不是员工是佣金)。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应付职工工资、库存商品、银行存款等。
与前期投资的产品相关的成本和费用首先作为库存商品进行归集和结转。也就是说,和你生产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所得税法规定,这种情况下,应根据产品出厂时的公允价值确定所得税,申报时应对报表进行调整。既然已经缴纳了所得税,那么这个产品的计税依据也应该是以公允价值确定的申报所得税收入。产品实际销售时,还是要调整产品的计税依据。
比如合作方式共支付成本8万,产品公允价值15万。拿到产品后,卖17万。为了简化,我不写增值税。
借:生产成本8
贷款:银行存款8
借:库存商品8
贷项:生产成本8
所得税申报时纳税增加收入15万,降低成本8万。
借:银行存款17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17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8
贷:库存商品8
所得税申报时的减税成本是15-8=7万。
会计利润:17-8=9税法应纳税所得额=15-8 (17-15)=9。只是时差问题。
分成收入是指上下级财政共享的预算收入。从分享的形式上,可以分为固定比例分享和总额分享两种。固定比例份额是指一定收入除以固定比例的预算水平。被归为地方预算的收入分享部分,包括两种:一种是不再作为地方预算的固定收入参与收入分享。另一种是不作为地方预算的固定收入,也作为地方预享收入参与总份额。总分成是指上下级财政部门核定的下级财政预算总支出占集团总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下级财政留成的依据。
本期如何划分收入进行会计分录的知识到此结束。扫描右上方二维码,了解更多会计知识。有异议的同学点击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帮你解惑,还可以领取会计实务资料和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