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征收包括营业税差额和增值税差额。对于增值税的差额,通常采用购置税抵扣法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那么增值税差别税意味着什么呢?如何做会计分录?快来会计网了解一下吧!
增值税差额征税意味着什么?
增值税差别化征税,是指试点地区纳税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应税服务,根据国家关于营业税差别化征税的有关政策规定,以扣除规定范围内向纳税人支付的规定项目价款后的免税余额作为销售额的征税方式。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时,采用的是购置税抵扣法(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如果为正,则需要纳税。如果是负数,就不需要缴税。
增值税差额征税的会计分录
1.成本发生时,根据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款:主营业务成本、工程建设等。
贷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
2.取得合格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并发生纳税义务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扣)
——简易计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款: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建设等。
哪些行业实行增值税差别化征税?
适用增值税差别征税的行业有:商品转让、航空运输企业、建筑服务、劳务派遣服务、销售不动产、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融资租赁和融资售后回租服务、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客运站服务、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经纪服务、商品转让、安全防护服务、纳税人提供的签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中收取的自来水费、免征进口增值税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