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公益捐赠的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公益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我国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向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本文就如何做好公益捐赠的会计分录做了相关介绍。
公益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分录
公益性捐赠的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公益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我国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向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本文对公益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分录进行了介绍,下面就和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益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学乐佳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了公益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范围和条件。关于公益捐赠支出的扣除,旧税法对内资企业采取比例内扣除的办法(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对外资企业没有比例限制。
慈善捐赠的会计分录
慈善捐赠属于企业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不直接相关的损失,主要包括公益捐赠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常损失、存货损失、罚款等。
接受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分录?
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现金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年终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行政单位捐赠的会计分录
慈善捐赠是什么意思?
公益性捐赠:公益性和救济性捐赠,具体指纳税人通过我国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自然灾害灾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其中,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以上是对慈善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分录的完整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乐家未来也会更新更多关于慈善捐赠的内容,敬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