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级会计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会计基础
1.得分:7分左右;课时:8小时。
2.题型: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3.重要性:
4.主要是:本章是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会计科目和借贷方法、会计凭证和账簿、财产检查、会计程序、成本和管理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基础。
掌握:借出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分类及方法、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熟悉:会计要素及其分类、会计计量属性、会计等式;
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分类,成本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基础。
5.测试站点框架: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类别指标。但是,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仅要求提供由会计要素概括的数量变化,还要求提供一系列分类指标和特定的会计信息,以反映该会计主体在特定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因此,需要在会计要素指标下进行三级划分,细分后的每个具体项目都需要一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单位。
1.反映经济分类
会计科目可分为六类:资产、负债、共同科目、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每一种会计科目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具体的科目。
(1)资产账户:是对资产要素明细进行分类和核算的项目。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
(2)负债:对负债的具体要素进行分类和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税费。
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共同科目:既有资产又有负债的科目,主要包括清算资金、货币汇兑、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4)所有者权益账户:是对所有者权益的具体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藏股等。
(5)成本科目: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等的分类核算项目。主要包括“健康”
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研究开发支出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控制关系。
会计科目根据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控制关系,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账账户:也称总分类账户或一级账户,是对具体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并提供汇总信息的账户。
借贷法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 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的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记忆口诀】资成费借+ 其余相反
【难点提示】“借”“贷”只是纯粹的符号(没有实际意义)。属于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的方向。“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及经济的性质。
(1)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在借贷法下,资产类、成本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结构用T 型账户表示,如下图所示。
(2)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在借贷法下,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其余额计算公式为: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用T 型账户表示,如下图所示。
(3)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在借贷法下,收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本期收入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结构用T 型账户表示,如下图所示。在借贷法下,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本期费用净额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用以计算当期损益,结转后无余额。费用类账户结构用T 型账户表示,如下图所示。
【总结】账户结构方向:
2.借贷法的规则
借贷法的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